上世纪80年代,为了加快科研发展,国家公派了一批人才出国留学,而当时袁钧瑛便在其中。

作为公派,在学成后归来这是必然的道路,可对此袁钧瑛却给出了拒绝,随后更是加入美国国籍

然而现在,身为美籍的她却开始频频露面中国开展学术研究,这背后到底有何寓意?

当时又是什么原因让她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钧瑛1958年生人,当时她出生在上海,那会得益于家庭氛围的优越,所以从小时开始袁钧瑛就非常喜欢读书。

也正是靠着这种对学理的虔诚追求以及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袁钧瑛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这种好成绩也是一直延续到她上高中。

时间一晃日期便来到了1977年,这一年对于袁钧瑛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年袁钧瑛的才华终于有机会得到施展——高考正式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袁钧瑛作为第一届高考中最顶尖的学子之一,她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人的智力,斩获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至此她也是成为了高考恢复后的上海第一位状元

而也是凭借这种优异的高考分数,她顺利考入国家顶尖学府复旦大学,当时她报考的是生物系的生物化学专业。

大学校园就是袁钧瑛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舞台。她如饥似渴地钻研生物化学知识,对课业投入全部心血,因此在同龄人中当时的她也是脱颖而出,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晃,大学四年过去,1982年,袁钧瑛再次经过层层选拔,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

虽然当时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里人才云集,但是袁钧瑛依旧凭借自己的实力杀出了重围,以自己傲人的成绩在当时中美联合培养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的25000名学生中拿下了第二的好成绩

正因如此,她当时获得了公费出国学习的机会——拿到了赴美国哈佛大学公费留学的名额。就这样,满怀憧憬的她,扬帆远航,离开故土,开启了通往学术高峰的崭新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踏入这所享誉全球的名校,袁钧瑛仿佛置身梦境,而这也进一步燃起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更令袁钧瑛倍感幸运的是,当时她的导师竟然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霍维茨教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拜入霍维茨教授的门下后,霍维茨教授除了会在研究上手把手的照顾袁钧瑛,同样在生活上霍维茨教授也会照顾当时初到此地的袁钧瑛。

而也正是在霍维茨教授帮助下,袁钧瑛迅速克服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重重障碍,很快就融入了美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哈佛这一流的学术环境中,袁钧瑛的潜力终于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发挥。几年下来,她在导师的引导下,对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终于,就在1989年,袁钧瑛的执着付出取得了丰硕成果。

她以出色的论文答辩,获得了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正式加入了生物学科学家的行列。

这个结果,不仅是对自身学识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袁钧瑛科研生涯的崭新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学位获得后,袁钧瑛并未就此止步。她意识到,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还有更加广阔的领域值得开拓。

然而就在她即将攻读完博士学位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没错当时美国方面对于这样一位顶尖人才也是投出了橄榄枝去哈佛任教,不过前提条件是她必须加入美国国籍

面对这个难题,当时身为公派的她也是陷入了两难

不过在最后她依旧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从事科学,更好的进行自己的研究,她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再加入美国国籍后,就像是当时美国答应的那样,没过多久她便来到了哈佛大学的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随后在做了6年后,她转身成为了副教授,随后更是在2000年成为了终身教授。

不仅如此靠着美国尖端的研究仪器,在2005年的时候她更是在国际顶刊《Nat. Chem. Biol.》发布了有关细胞坏死的文章,而这篇文章在医学领域可谓是有着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凭借这篇文章,袁钧瑛响彻整个研究界

但是,虽然这个时候她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收获颇为风光,但是在名声上她得到了众人的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人直斥袁钧瑛"背叛祖国、忘记曾经培养自己的母亲"。更有人谴责她糟蹋了国家的培养之恩,认为获得公费留学机会竟然选择了加入美国国籍,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然而,也有另一种声音从不同角度给予理解和支持。这些人高度评价袁钧瑛勇于追求科学理想,毫不妥协。他们认为,科学本无国界,要彻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袁钧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当年勇敢追随科学理想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疑,这种正反两种观点在舆论场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之战。作为风波中心的袁钧瑛本人,在经历了内心的千回百转之后,已然坦然自若,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她认为,追求科学理想是自己的终身事业和人生志向,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有了这个信念,袁钧瑛毅然放下了其他一切,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学术征程...

对于袁钧瑛最终留在美国的决定,其实在亲朋好友之中,有一个人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无条件支持,那就是她的丈夫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强不仅是袁钧瑛的终身伴侣,更是她最亲密的知己。大学期间,两人就是同窗好友,彼此向往自由开放的学术生活。后来,缘分使然,两人经历了一段相知相爱的感情历程,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对于袁钧瑛对科研事业的那份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执念,作为丈夫的俞强是旁观者最清楚不过了。因此,当袁钧瑛做出那个对国内舆论备受争议的选择时,俞强全然没有反对,反而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

不过对于当时妻子的选择,俞强做出了相反的举动,那就是他要回到国家的土地上去建设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俞强回国后,袁钧瑛开始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在美国,她安心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指导着一批批渴望探寻生命奥秘的年轻学子;而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她又会飞临祖国,与丈夫俞强团聚,享受短暂的家庭温馨时光。

而也是因为经常回国的原因,对此祖国的思念,她也是愈发的强烈,就这样在2012年的时候,她收到了中组部邀请,靠着这一头衔她成功在中国筹建了中科院生物与化学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新建立的研究中心,正是为了将袁钧瑛多年来在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心得传授于国内年轻一代学者,为振兴中国生物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主任,袁钧瑛每年都会有一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工作。她亲自主持各种学术讲座和培训班,与年轻学者面对面传道解惑;也不时邀请国际上的同行学者到中心访问交流,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一个学习新思路、开阔视野的绝佳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心里,袁钧瑛仿佛重温了自己求学时期的心路历程。她深知,对于年轻学子来说,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保持好奇心和不畏惧的勇气也是极为重要的品质。一次次,她都会耐心倾听学员们提出的各种疑惑,并给予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岁月飞逝,便来到了2020年10月这时她来到上海担任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随后也是因为她为中国贡献了颇多成就,在2023年的时候她当选为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一刻随着国家的认可,就能证明袁钧瑛加入美国国籍并不是一种忘本的表现,而是为了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时至今日,袁钧瑛已然成为当代科学界的杰出女性代表,是那些追求科学理想、勇攀高峰的年轻人学习的典范。而她即便已年过古稀,对于科研事业的那份孜孜以求也从未淡化。从获得院士殊荣后没多久,她就已为下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着手筹备。因为在她看来,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生命的奥秘仍有大把等待解开的谜团。

袁钧瑛绝对是当代最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她在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她都为振兴科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而对于当时她选择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人们确实对于议论纷纷,不过无论如何,她都用自己的行动和贡献证明了自己的初心。

那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