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罗小梅 文/秋冬的果实

我老伴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

老伴只读过二年级,文化不高,早些年在家种田种地。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他到大城市各个工地辗转打工,哪里有活去哪里,一年四季,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家团圆。

因为离家太久,孩子们小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儿子连自己的爸爸都认不得,还以为那个胡子邋遢的人是贼,哭着跑到院子找我。

老伴哭笑不得说:“傻儿子,我是你爸爸,你都认不得了。上次我离家的时候,你舍不得我,还一把鼻涕一把泪追在后面让我别走,后来还是你妈妈把你抱回来的。”

我瞪了他一眼道:“上次是什么时候,你忘记了,这都过了一年了,孩子才两三岁,都不记事,怎么记得你。”

“你就是陪他们太少了,孩子没印象。”

老伴有些无奈地说:“我知道啊,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我一年到头只在家待个三五天,他们怎么记得嘛。”

这极其平常的几句话,伴随着孩子的哭声,听着让人莫名觉得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公有一门技术,会给牲口看病,也就是别人说的兽医。

那时候农村人养猪,养鸭,养鸡,养鹅,就是想挣个辛苦钱,换些油盐,或者存钱盖房娶媳妇。

养这些家禽,即使伺候着再小心,它们也会“生病”,“生病”了,会像人一样要“看病”,在所难免。

公公因为有这一门技术,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所以,那时候我们家在村子里的日子过得比大部分家庭还要好一些。

后来,他把这一门技术很好地传承给了大伯哥。

小叔子和小姑子,他们两个脑子聪明,会读书,纷纷上了大学 。

小姑子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上班,小叔子也不差,在市里一所大学教书。

小叔子捧了“铁饭碗”,家里的那点田地和家产,他也看不上用不着。

分家的时候,公公婆婆把粮食,田地,房子等分成了两份,大伯哥家一份,我家一份。

公公说大伯哥是长子,所以他和婆婆跟着大伯哥生活。至于以后等他们老了,实在动不了,再看怎么分配老人养老的归属问题。

到那时候,就是可能一家养一个老人,要么就是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多少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当前二老跟着大伯哥一家住,公公也还能挣钱,但我们过年过节还是给老人过节费,家里得了什么好东西,也给那边拿一份。

后来,大伯哥家挣了钱,去镇上买了一块地在那里盖了两层楼房。

大伯哥依然做兽医,谁家的家禽生病,还是去找他,他自己买了一辆摩托车,来回也方便 。

他们二楼用来住人,一楼用来做铺面卖东西。

大伯哥搬去镇上生活,公公婆婆也跟着去了。公公还是给家禽看病,但年纪大了,只去近的地方。

婆婆负责做饭扫地洗衣服,空闲的时候,帮着大嫂一起卖东西。

几年后,公公婆婆突然搬回农村生活,他们说在镇上过不惯。

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不种田种地,我每个月给他们60斤大米,还有菜园子的菜,随便他俩摘。

他们自己有存款,小姑子小叔子估计也给一些钱,婆婆不用我家给生活费,让我们把钱存起来盖新房子。

当时我家在村子里来说过得比较差的,只有分家时得的三间旧房子。因为屋顶铺的是瓦,年月久了,虽然每年都有检修,但刮风下雨时还是漏雨,要用盆子和桶接雨水。

别人大部分都赚钱盖了新房子,不说好几层,至少也有一层。

不过,有时候公公婆婆生病,我陪他们去诊所买药,或者赶集时让我帮他们买鱼买猪肉牛肉,这些都是我出的钱。

婆婆让我说个数,她把钱给我。虽然我家是日子过得紧一些,但也不该和老人计较得那么清楚,所以我没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姑子小叔子过年时给公公婆婆带回来不少好东西,老人吃不完,也是记挂着我们,分了一些给我们的。

公公婆婆喜欢吃清淡的,吃的基本是水煮菜,也比较注重健康。他们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养得比其他同龄人的好。

他们早上起来沿着村子逛一圈,晚上吃了饭,又沿着道散步。

老伴的祖母活到了九十几岁,祖父活到了八十三岁,都是长寿的。婆婆这边的长辈,也有长寿的基因。

大家都说公公婆婆身体好,牙口好,活到八九十岁没问题。

可是,世事无常,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13年前的一天中午,公公突发疾病,人没能抢救回来。

办完公公的后事,大伯哥,小叔子,小姑子,我老伴,大家都不放心婆婆一人生活,坐一块儿商量 。

大嫂说她要做生意,小叔子和小姑子也都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他们都没有退休,平时要上班,不好照顾老人,再者也担心老人去城里生活会不习惯,怕走丢,怕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伴看了我一眼,我点了点头。

老伴开口说:“就让妈妈跟着我过日子吧,我们两口子反正在村里生活,平时除了农忙时节,家里会忙一些,其他时候就算我去帮人盖房子,我老婆也在家,方便照顾老人。”

那时候我家已经盖了两层新房子,孩子们需要陪伴,老伴年纪也大了,总不能一年到头在外奔波。

我就让他回老家,当时农村发展得也不错,有很多人起新房子,活不少,只要人勤快,不怕赚不到钱。

老伴一开口,大伯哥,小叔子,小姑子都松了一口气。

婆婆自己的意思也是舍不得离开农村,人老了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她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再说公公突然走了,心里有太多的不舍。

几个人拿定主意后,很快收拾婆婆的东西,分几趟把该搬的物品搬去我家,其他的摆放好,把门锁起来。

婆婆事不多,我做什么菜,她吃什么,从来不挑三拣四。不过,我做的大部分的菜也是按她口味做的。

她有点头昏脑热,会自己去附近的诊所看,实在严重了些,会主动开口让我们送去医院瞧瞧。

平时我干活回来迟一点,婆婆会帮忙做好米饭,摘好菜,还帮我把家里养的十几只鸡给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她腰不好,水太凉了,不能帮我洗衣服,扫地。我说没事,就算她不帮我干活,我也不说什么。

自从婆婆住我家之后,小叔子春节回来的时候,会给我们两三千块钱,说辛苦我们照顾婆婆了。

本来我们没打算要,他说就当给婆婆的生活费,多给婆婆做点好吃的。

老伴说既然他坚持给,那就拿着吧。因为平时婆婆吃的,生病什么的,也是我们这边出的钱。

小姑子除了给我和老伴还有两个孩子,一人一个红包,还给孩子们买了几套新衣服。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吃的。

有一次,小姑子带了不少燕窝回来,让我煮给婆婆吃,我也跟着享福了。

大嫂娘家的哥哥养了很多羊,冬天的时候,大嫂拿过几次羊肉回来,一次都是十几斤往回拿,让我们煲汤给婆婆吃,补补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年前,婆婆突然中风了,从那之后,她瘫痪在床,不能自理。

为了照顾婆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干其他的活。家禽只养五六只鸡,水稻只种一亩,菜园子只种蔬菜,其他玉米,花生,木薯,我都不种了。

婆婆有165cm左右高,体重有100多斤,而且骨架比较大。我呢,就155cm,那么多年怎么吃也不胖,都是90斤左右。

所以,每次我给婆婆擦身体,翻身,换垫子什么的,真的挺吃力。

而且,她自从生病只能躺床上之后,脾气比以前差了很多,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生气,嘴里模糊不清不知道在说什么,使性子不肯吃饭,也不配合翻身。

有时候老伴也会帮我搭一把手,但看到他在外面干活回来那么累,吃饭都没有什么胃口,我也舍不得使唤他。

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实在的,照顾婆婆几年时间,我真的觉得很累,也有心情低落特别烦躁的时候。

但我母亲和我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将心比心。你照顾好你婆婆,也是给你两个孩子做榜样,给自己积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我也没有白照顾婆婆。自从她瘫痪之后,大伯哥小姑子小叔子他们商量过后,每个月每家给我1000块钱辛苦费。

后来,小姑子看婆婆身上没有褥疮,知道我用心照顾婆婆,辛苦了,她自己另外又加了2000块钱的辛苦费给我。相当于,每个月小姑子给我3000块钱。

而且,小姑子知道我喜欢煲汤喝,她买了不少补药回来给我。

她给我和老伴买了不少衣服裤子,一年四季的都有。像前年冬天,她给我买的那件羽绒服,听女儿和我说那是个大牌子,要两千多一件呢。

我当时听到之后着实被吓到了,一辈子没穿过那么贵的衣服。

我让小姑子拿去退了,在农村不用穿那么贵的衣服,浪费,买一件一两百块钱的厚衣服都很好了。

可小姑子却说:“没事,我买给你,你就穿。一分钱一分货,贵一点的衣服可以穿很久。”

小姑子给我老伴买了一双500多的皮鞋,他平时也不舍得穿,谁家办喜事,他才穿那么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春节,儿子和我们说他和他女友商量好了,国庆结婚。

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上班,刚出来工作两年多。那女孩子是他的大学同学,两人从大二的时候就谈恋爱了,感情很好。

省城房价高,一套要100多万,首付也要个三四十万,儿子自己有2万多存款,我和老伴这些年省吃俭用加起来也有十几万的存款。

6.8万的彩礼钱,还有,酒席虽然在农村办,但至少也要个三五万。

所以听到儿子要结婚的消息,我和老伴既高兴又愁人。高兴的是儿子要成家了,愁人的是我们拿不出给儿子买房的首付。

儿子笑着说未来儿媳妇那边理解,觉得迟点买房没事,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遇到这么通情达理的儿媳妇和亲家,是儿子的福气,我们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到了5月份,一天中午小姑子突然大包小包回来了。我问她怎么不提前说一声,以往她回来都会和我们说的。

小姑子说:“我想给你们一个惊喜,二哥二嫂,你们收拾一下,等一下跟我走。”

老伴愣住了,问:“去哪里啊。”

小姑子说:“去看房子啊,阿斌不是国庆节要结婚了吗?我这个姑姑的,送他一套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俩当时一时反应不过来,一套房子啊,要八九十万,100多万,不是说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的东西,说买就买的。

小姑子说:“二哥二嫂,你俩别想那么多,尤其是二嫂,辛辛苦苦照顾妈妈这么多年,我心里非常感激。”

“不是卧病这几年,是十几年了,爸爸走了之后,你们就照顾妈妈了,也是替我尽了一份责任。”

“而且,我有这个条件,我老公也同意,给自己侄子买一套房子,不算什么,你们别有负担。”

后来,小姑子托了堂嫂帮忙照顾婆婆两天,然后带着我和老伴去省城住在她家。晚上儿子就来了,第二天,我们一起去看房。

看了两天的房,最后在新区那边买了一套两厅三房的房子,全款买的,总共花了130多万。

我和儿子说:“你要记得谢谢你小姑,虽然她条件好,但那钱也不是刮大风来的。以后她家有什么事,你得帮衬一些,当自己家一样。”

“我们欠了那么大的人情,以后你表弟结婚,我们得好好表示一下。”

儿子点点头说:“妈,我知道,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庆节的时候儿子结婚,有了这套房子,锦上添花,儿子在儿媳妇的娘家人面前挺直了腰板。

小叔子给了5万的礼金,大伯哥家也给了1万的礼金。

对于小姑子给我儿子买房这件事情,他们两家没有意见,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亲戚朋友说我们这一大家子的关系真好,在照顾老人这件事情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不见有什么矛盾,令人羡慕。

小姑子说那是因为我们都重视亲情,有什么事情大家说出来,有商有量,互相理解和包容。

她说得对,我们都重视亲情,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且我们彼此之间能够做到互相理解和包容,如果有一个爱计较,那就不可能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