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其实不论是宋庆龄,还是毛主席,都曾经多次访问过苏联,但是1957年的这次访苏之旅,却格外不同。

第一,此次是宋庆龄与毛主席一同前往苏联;第二,这次宋庆龄的身份是中国党政代表团副团长。

第三,在返程途中,两人因飞机头等舱该由谁坐的问题,互相推诿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曲折的访苏之旅

其实早在1957年之前,毛主席和宋庆龄就曾分别访问过苏联,只是两人那次的访苏之旅,都十分憋屈,与这次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就多次向斯大林提出过想要访苏的想法,但斯大林却以战事为由,拒绝了毛主席好几次。

直到1949年,斯大林才终于松口,访苏之旅才被提上日程。

但1949年的苏联之行,却并不尽如人意。

毛主席本来想就中苏之间的各项关系与斯大林进行长谈,处理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但被一直推诿,最后甚至发了一通火。

好在最后顺利解决,重新签订了中方起草的方案,解决了苏联曾在中国遗留的一系列不利于我国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的苏联之行也是一样。

1953年,宋庆龄应邀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在莫斯科转机。

阔别苏联多年,宋庆龄非常激动,表示想要见一见过去的友人,并想为斯大林准备一身丝绵衣裤作为礼物,谁知这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尽管宋庆龄心中十分遗憾,却也只能告别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就到了1957年。

这年的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各自领导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阵营,展开了激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角逐。

在这激烈追逐中,苏联较于美国可谓是有胜有败,急需一个机会再次扩大自己的阵营,对抗美国。

1957年恰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四十周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赫鲁晓夫决定召开世界各国工人党和共产党代表大会,中国自然也受到了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国来说 我国向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姿态对待他国,也坚决保持不结盟政策,不加入美苏任一阵营。

但是一方面我党当初建国时,接受过斯大林乃至苏联不少帮助,加上彼时西方国家为了封锁、打压我国,在国际上宣传了一系列唱衰社会主义的舆论。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八年的国内建设后,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但是由于先前长期战争的破坏,国家的经济基础几乎被摧毁,新中国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苏联无疑是我国目前求助的最佳人选。

因此,结合这种种原因,我国欣然接受邀请。

赫鲁晓夫也十分重视此次中方代表团的到来,在机场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还特意将毛主席安排在克里姆林宫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共代表团的副团长,竟是宋庆龄。

赫鲁晓夫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起过此事,当时面对宋庆龄他十分疑惑,因为他并不知道宋庆龄是否是共产党员。

其实宋庆龄还真不是共产党员。

既然如此,那又为何得以担此重任呢?

这一切还要从宋庆龄与中共的故事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心同德

1957年的访苏之旅,我党为什么安排宋庆龄,担任中共代表团的副团长,而她是否又是赫鲁晓夫疑问的我党人员呢。

访问结束后,主席为何因为头等舱与宋庆龄互相推诿。

作为一名杰出的女性领袖,在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舞台上,宋庆龄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本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可以无忧无虑度过这一生的,但是看见彼时的中国面貌,接触了民主与自由思想她,决定为人民做点什么。

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后,她更是积极参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坚持为民主事业而奋斗,贯彻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她的一生是坎坷和曲折的,但她的革命理想却从未动摇。

可以说宋庆龄为了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宋庆龄就曾表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站在了人民的一边。

而在我党的胜利中,宋庆龄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由于叛徒的背叛,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少中共党员也因此被捕入狱。

这年当宋庆龄得知陈赓、廖承志等革命人士被捕入狱后。

她立即动用自己的关系来回周旋,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报纸,如《大公报》《申报》上,报道蒋介石残害爱国人士的事情。

通过这几家媒体的报道,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在舆论压力下,法院不得不开庭续审,当天的旁听席更是坐满了百姓,最后使得蒋介石不得已释放陈赓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对中共地下党员的解救外,在抗战时期,她又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数次的援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尽管国共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但是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武器方面还是在后勤、医疗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组织,并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保盟”搭建起了中国抗战与国际世界之间的桥梁。

宋庆龄利用其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宣传中国抗战的艰苦,以及中国需要的各种药品、食品等物资,积极争取国际援助。

另外当时中国的药厂也大多数毁于战争,仅存的药厂也几乎都被日本人所占据。

药品成为当时黑市上最为值钱的货物,别说前线的伤员了,就连老百姓的日常用药需求也无法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决定在西北地区开设制药厂,而建厂的5000元资金正是宋庆龄提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她为我党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医疗救济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我党的抗战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医疗基础。

彼时宋庆龄虽不是党员,却也担得起中共代表团副团长的职务。

1957年的访苏之行也是相当顺利,可是就在回去途中,毛主席和宋庆龄,却因为一个头等舱互相推诿了起来。

与毛主席的深厚友谊

1957年11月21日,中共代表团一行人踏上了返程之路,这次访苏之行收获颇丰,对于中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回程途中,毛主席特意让宋庆龄坐在头等舱,自己则去二等舱就坐,给出的理由是宋庆龄是“国母”,头等舱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知道在当时飞机都是非常稀缺的交通工具,更不要说头等舱了,只有高级官员和重要人物才能乘坐。

不过宋庆龄立刻做出了拒绝,直言毛主席是主席,他才应该坐头等舱,两人都执意已决,都为对方考虑,互相推诿了好一会。

不过以两人在革命上的贡献,谁坐头等舱都当之无愧。

而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对于宋庆龄的认可,以及对于当初她对于我党的帮助,担得起头等舱。

二是两人不仅是同为孙中山民主革命的追求执行者,也是多年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上海的共产党组织遭受了近乎毁灭的打击。

正是宋庆龄女士挺身而出,与毛泽东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宣言,揭露了蒋介石等人的阴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国共内战,争取国内和平,毛主席接受了蒋介石政府的邀请,前往重庆谈判。

得知此事的宋庆龄十分高兴,此时她已经与毛主席18年未见了,两名革命上的同志再次相见十分高兴。

为了与毛主席见面,宋庆龄还要特意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盯梢,才能来到毛泽东居住的张治中公馆。

解放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又特意邀请宋庆龄从上海到北京来参政,甚至一大早就在火车站等候,就为了迎接宋庆龄。

两位革命伟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让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革命理想上的相投,宋庆龄曾向毛主席表达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虽然毛主席对于宋庆龄的评价十分高,认为她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完全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但还是婉拒了她入党的要求。

只因她对于中共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太过深重,还是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全国的局势。

宋庆龄也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便没有再过多追问。

但在毛主席的心中,早已将宋庆龄看作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内的许多重要文件他都曾交给宋庆龄过目,让她把关。

此次将宋庆龄列为访苏主席团的主要成员,也是毛主席亲自提名的,可见在毛主席心中对宋庆龄的看重。

1981年临近生命尽头的她也如愿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宋庆龄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有着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理念。

正是这种共同的信仰和理念,使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始终相互支持、相互扶持。

毛泽东和宋庆龄之间的友谊,不仅仅是两个伟大人物的相互欣赏和信任,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们的友谊,见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友谊,也为后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只要心怀共同的信仰和理念,党内党外的人们都可以成为朋友,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

今天,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信仰和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宋庆龄在香港援助抗战 作者:郭常英 来源:炎黄春秋 时间:2023-05-05 期刊
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共医疗的援助与贡献 作者:齐超儒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时间:2023-04-10 期刊
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要人的情谊 作者:孟红 来源:党史文苑 时间:2023-02-15 期刊
宋庆龄三访苏联 炎黄春秋
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始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毛泽东1947年就打算访苏,为何一拖再拖?北晚在线
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纪念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