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作为顶尖211,知名度与报考热度一直很高涨,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上财压根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才是大多数人可触碰到的高校。

这两所高校,都是普通本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研率约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没有保研资格,毕竟还是个“学院”嘛。

但是,它凭什么能招到一大批外省高分考生?

看看它的就业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升学去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放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选择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有同学对于本校还有一定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的思考,我也可以稍微讲讲,然后希望你们能有一些收获。

首先对于第一年进来的同学,我只能说非常遗憾,在松江还好,插班生考试考不过,还能去试试看辅修大学城其他学校的课程(可能),但是浦东校区的同学,你们听好了,你们不仅没有这个机会,而且插班生考试的难度对于你们而言,也是挑战极大,怎么说呢,根据参加过的上海本地同学介绍,基本少的是几十个人争3、4个位置,多的话100 +的人去争2、3个位置,这种制度看看像什么制度?

对,研究生考试!

卷得离谱,你不是最强那个,就没有机会去!

而且这个插班生考试是花费近一年时间,你的这一年很多时间得牺牲在这上面,没有社交,没法考杂七杂八的证,就是一个字——赌,同学,你高考考了500多分甚至600分,你复习这东西,不如老老实实去复读?

复读你少几十分,也能选个最普通的211,甚至有双一流的双非学校,你为什么偏偏“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所以还是规劝:跑,有多快,跑多快!

以上这是针对大一,甚至大二上的同学。

到了后面阶段的同学,只能说真没啥办法了,权且忍让,但还是有办法去尽量弥补的。

考研的同学,得自己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在现在的环境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12月前,立信上层会时不时给你们说需要实习,要求你们实习时间有两个月左右,这个时候你复习也头疼,要么你找关系搞好实习,要么一心二用,这个就是你们自己的想法了。

考研完了,也分几个层次,反正问到我去了上大的室友,他除了“mmp”以外,都不愿意说太多跟立信有关的东西。

而且记住,辅导员怎么跟你们说调剂学校也要去,因为她们为了自己的就业率kpi (上岸率算入就业)会不惜一切代价,把你劝去那些更拉胯的学校,为了自己的前途,别轻易答应这些人。

好了,到出国的同学们了,立信的rank非常尴尬,2021年似乎英国那边几所比较有名的把立信剔除在最低申请院校之外,立信能申请的一般在QS100——150这个层次,商学,当然不排除个别厉害的能去前面几所大学,但是寥寥无几,其他也不用说了。

而且尽量早一点去申请,到了中后期,很多人考研失败也去跟你争名额,那时候你将见识到什么是真正211跟985的满绩,手上有项目/有证书,你在这边科研0,你拿什么争?

工作这个方面我不想过多细说,因为每个人去招聘的工作都不尽相同,但共同点就是工资别太高期望,7-8k文职ol或者ob很正常。

干了一年左右能近1w,但是多半都是辛苦钱,干活没有不辛苦的,只有没这么辛苦罢了,话说到这里,你们也知道之后的日子大概是什么情况,所以进来的同学,如果你真的希望你后面几年无聊而平庸,自己也没想有太多的挑战发展的,那立信或者哪疙瘩地都行。

如果你有自己的追求,想看看山上风景,那考虑复读,或者早点准备你的材料去出国或者考研乃至工作,别蹉跎人生。

立信,归根结底,它不努力,而你也不努力,那你以后人生比它还可悲。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抛出结论:立信是个修罗场,只有少数同学才能杀出重围。

立信的恐怖不像那些985 / 211一样(需要去和校内学霸、学神竞争),而是要与全校的自卑情绪和厌世氛围进行斗争。

各位学弟学妹,在你们还未入学的时候,你们的学长学姐就在网上告诉了你们这个学校就是个二本,学校破破烂烂,不能保研,还挂着“学院”的名头。

进校之后,你们的辅导员就告诉你们,来了这个学校,只有考研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只能去做柜员。

在上课的时候,授课老师会惋惜地告诉你们,虽然你们学得都很不错,可惜学校不行,空有知识却得不到展现的机会。

而我要告诉你们,他们说的都没有错。

但那是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不适用于剩下那一小撮人的。

但是整个学校的自卑情绪太重,大家都不认为自己会成为那一小撮人,因此一起去挤考研的独木桥。

考研作为竞争性考试,必然是很多人考不上的,这是考试制度所决定的。

但是立信的同学们会认为考不上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学习太差,因此把学校的专业课都翘了去复习考研的数学、专业课,而这导致同学们对金融原理掌握比较深(有些同学死磕数学,结果金融原理也是不甚了解),但是对于实操、实践掌握得奇差无比,这使得金融学院的大部分就业只能去银行柜员、财务等低附加值工作。

而我在工作之后发现,立信的牌子的确不够用,但是问题在于985 / 211的牌子也不够用。

只有北清复交的学生出来可以横着走,剩下的学校在圈里还是很尴尬。

决定大家的未来的,的确是能力,而不仅仅是那块牌子。

毕竟商科与工科不同,书本知识跟不上实务。

再厉害的学校出来的都得从“小朋友”开始做起(即使是硕士)。

说了这些,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来到立信绝对不是未来无望,重要的是要做到好好学习,不要因为招牌不好,就乱了自己的阵脚。

有立信的同学不想做销售,考研去了上财,结果做了一名高级销售…

重要的是能力,提升能力才能做到逆天改命,仅提升学历真的只是锦上添花。

你们觉得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