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0年,当邓华收到中央任命他为四川省副省长的调令后,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心情不可谓不复杂。

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都是为国家付出,一直在军营里打拼,也深深热爱这项事业。

自然,他希望自己的后半生能够继续为国家、为军事做贡献,因此在突然接到调令后,他的心情一直很低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出发那天,罗瑞卿为他带了一句主席的嘱托,他这才心情明朗,也懂得了主席的一片苦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时,我军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中还要严峻。

首先在这场战役之前,我军已经经历过金门战役的惨烈一战,这战中,渡船登岛的9000余人,阵亡的阵亡,被俘的被俘,无一幸免。

此战的失利,也让大家内心都笼罩着一层阴影,那就是我军存在重大作战缺点,不习惯海上作战。

而此次的海南岛战役,毫不意外又是一次海上作战,另外为了抵御我军,国民党已经将沿线船只全部破坏,并在海南岛周围进行了层层布防。

我军想要登陆难如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艰难的一战,让每个人心里都提着一口气。

幸好,彼时经过我军的不懈努力,从各地不断搜集调来的木船解决了交通问题。

而随后邓华提出的,以小部队偷渡,配合岛上琼崖部队以及海南人民的支持,里应外合的作战策略。

令我军在1950年5月,打破国民党的防控,海南岛终于被解放,而邓华也再次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自1927年,见到国家弱小,恶霸横行,老百姓们忙碌一整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笔从戎,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邓华曾经带领自己手下的士兵,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和国民党激战三个昼夜,将国民党三个师的轮番进攻打退。

而后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并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中,率领一个营消灭了日军七十余人,狠狠地鼓舞了士气。

邓华这种将个人生死放在脑后,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的精神,不仅鼓舞了许多将士,也为我党不断开创一个又一个新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邓华功劳巨大,可他和以往打了无数次胜仗一样,从不骄傲自大,而是赶紧奔赴下一个岗位站好自己的岗,此次海南岛战役结束以后也是如此。

1950年时年41岁的邓华,更是舍掉国内的和平幸福生活,再次为国家和人民冲锋陷阵。

毅然决然地奔赴朝鲜战场作战,之后他根据主席传来的指示,不断调整着作战方向和作战策略.

即使面对着世界霸主级别的美国军队,邓华带领志愿军们,也是不落下风的。

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邓华带领士兵光荣回国,中国也终于迎来了鸭绿江边的和平,国家开始一步步走上正轨,稳定发展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邓华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所以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也一直在为国家军事努力着。

正当他想大展拳脚时,1960年,一纸调令下来,他被调到了四川,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

可以说他的心情百感交集,十分复杂,直到主席的一句话,才打开了他的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言启,新征程

1960年,邓华去四川上任的前一天,即便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还是难掩低沉的心情。

因为他始终放不下祖国的国防,他认为此刻的新中国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难免也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他希望能够时时刻刻守着国防事业,避免有心的国家打中国一个出其不意。

只可惜,这世上大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正当他出神之际,罗瑞卿却突然来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此次前来并不是送别邓华,而是受主席之托,帮主席带一句话。

邓华和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相识,几年前邓华还在朝鲜战场时,身为副总司令的他,就经常听从毛主席的建议和军事策略,果然让朝鲜战场的局势有了很大变化。

毛主席杀伐果断的决策,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邓华对毛主席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和尊重。

此时听到毛主席让罗瑞卿带话给他,让他改正错误,端正自己的态度,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到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的眼睛瞬间亮了,心情也豁然开朗,理解了主席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明白自己四川之行责任重大。

上要管理好各个干部,下要服务好人民群众。

于是让罗瑞卿替自己回话:

“请转报毛主席,我决不会消极,一定按照主席的指示去做。”

同时他也真正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在军事上,而是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各个方面。

四川之行能够让他真正来到人民阶层,来到群众之中,感受一下百姓们真实的生活,也能对整个中国的基层事业有更多的了解。

所以来到了四川省后的邓华,和一开始的萎靡不一样,得到鼓励后的他只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出的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定要好好表现”。

他在心里默默给自己鼓劲,大家也可以看到,邓华来到四川后,并没有因为自己从前的身份而为所欲为。

反而是积极地融入群众中去,他从前只知道带兵打仗,对工人生产是一窍不通。

正是这样,他更加积极地前往各个基层视察,不仅观察工人们如何工作,还要询问他们累不累,以及建造的原理都要问个仔细。

甚至连搭建在路边的工具,他也要停下来仔细观察仔细询问,在四川这些年的时间,他的足迹走过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工厂。

力求对基层工人们关心到位,并且能够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更合适生产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邓华担任副省长后的表现他们也都看在眼里,所以那个时候,只要一提起邓华,四川百姓的称赞是源源不断。

重回来时路

他助力四川发展17年,其后依旧不停下脚步,重回军营,助力国防事业进步。

时间转瞬即逝,一晃就来到了1977年,彼时的邓华已经在四川待了十七年。

十七年,已经足够一个婴儿长成一个大人,甚至足够一个孩子长大娶妻生子,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七年呢。

可以说这些年里,邓华对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感情,四川的百姓们对他也是称赞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使再舍不得,邓华也到了离开的时候,就在这一年,他被中央重新调回军队。

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可当时的北京,早就已经物是人非,当初那个教导自己、引领自己的主席,也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

邓华本人也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可俗话说得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重新回到组织的他却还在想着,如何能用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回报党和国家。

他迅速地联系了自己的几个老战友,让他们帮助自己了解目前军队的管理模式、武器的应用,以及现在与中国边境相邻的几个国家的实时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现有的情况,他开始研究起边防守卫策略和战略,希望能够对国家有所帮助。

可以说邓华将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国家,但是他对自己却很小气,衣服上缝缝补补,平时太好的菜都不舍得吃,生活非常清贫。

同时还教导自己的子女,不要有骄傲之心,更不要用个人职务之便,占公家的便宜。

教导子女要时时刻刻记住老一辈的信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在他的教导下,子女们也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眼看着事业有成,子女孝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邓华也深感欣慰。

只可惜,多年的战场厮杀让他的身体有很多旧伤,在3年后,也就是1980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将军,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走前,他还放心不下自己的边防研究战略,还是家人哭着说还会有人继续他没完成的事业,他才放心地离开。

这份爱国爱党,到死还想着国家的感情令所有人动容,时间总会证明一切。

回想那个时期,有多少如邓华将军一般的爱国将士们,他们不图名不图利,甘愿为了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这种精神是多么的无私,又是多么的让我们钦佩,在这里,也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强大,山河无恙,相信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先辈们的意志,在和平的年代努力提升自己,报效国家,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抗美援朝毛泽东两次亲自点将邓华:你去了 我放心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