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来自于有条件的爱,爱一定是有条件的,对于被爱的对象有期待,有需求,希望互动,互爱,所以爱一定是交换的。交换就会有条件,所以爱的交换需要公平公正的条件,但爱就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的,爱常常不平等,对对方给予的爱总是会觉得不满足,于是爱就会来到抱怨,埋冤甚至于恨。

爱会来到恨,而恨是真实的,有条件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不得,就会恨。重点是恨之中如何来到爱,人们通常恨就停留在恨里了,而恨带着毁灭爱的力量,但如果能够真实地面对恨,在恨之中转化恨成为爱,那一种爱就会升华到真爱,那份爱是慈悲之爱,从真实的恨之中,从悲伤之中,从爱的不公平、不公正的条件中,来到无条件的爱,这样的爱不再索取,而只是付出。

等一下,心理学理想化鼓吹的无条件的爱会变成一种溺爱。那是没有原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爱,是滋长和纵容对方恨意的爱,那是爱的不真实,是软弱虚假逃避的爱,是自欺欺人的爱。

慈悲的爱从悲愤中来,从大悲大怒中来,从有条件的爱中而来,只是从对对方要求的爱,转而去向自己生命自然的爱,在那里,经由有条件的爱恨情仇,转而成为喜悦的爱,慈悲的爱,这样的爱,慈悲那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这样的爱叫做觉知中的爱,觉悟中的爱,有条件的爱会来到无条件的爱,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爱会蜕变爱升华成为觉知的啊,爱在恨之中觉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