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最早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伴随欧美和日本等国制造业的发展而成长。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规模商用。

但现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而南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尤为迅猛。

南京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南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仅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更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可以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目光正聚焦在中国,而中国的目光则聚焦于江苏,尤其是南京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土地。


01.

国产工业机器人“一哥”,就在这里

近年来,南京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赛道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榜单,南京仅次于上海、深圳、苏州,位列全国第四。

尽管南京排第四,但是南京有一张工业机器人的王牌:埃斯顿

埃斯顿,可以说是南京高科技企业加快创新、发力机器人市场的一个最好缩影。

全球工业机器人有“四大家族”之称,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瑞士ABB。 2021年,埃斯顿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机器人破万台的企业。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81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8%和36.28%;排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第6位(前五位为国际品牌),其中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位列第5,仅次于“四大家族”。

埃斯顿自动化公司成立于1993年,在2015年上市之后,埃斯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将英国Trio、德国Cloos、德国M.A.i.收入囊中,并入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例如通过收购TRIO获得控制器自制能力,收购焊接机器人百年品牌Cloos成为焊接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

我曾经到过埃斯顿公司探访,确实令人大开眼界。

一是他们的眼光。埃斯顿成立之初,主业原本是生产伺服电机,但在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该公司发现自己的“拿手好戏”伺服电机恰恰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于是顺势踏入机器人市场。

二是他们的投入。企业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总营收10%以上的研发投入,目前拥有覆盖3-700kg负载范围内的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多达近百款。

02.

群雄聚南京,个个身怀绝技

南京不止有个埃斯顿。

统计显示,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

比如在江宁,就聚集了埃斯顿、亿嘉和、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等一批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机器人前沿技术等方面均有涉及。南京政府为了能够让这些企业获得最好的资源与科创支持,强化校企合作,让东南大学与南京工业大学的实验室共同转化创新成果。

顺便说一句,埃斯顿的创始人吴波就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系。

比如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牧星智能公司主攻物流机器人板块,从2018年起,其仓储机器人产品就远销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地,目前超过80%的订单来自海外。

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南京熊猫装备园也是个机器人世界,目前企业共研发了6个系列共8款工业机器人产品。它们有的娇小玲珑,有的魁梧健硕,“胳膊”伸开时臂展最短的0.6米,最长的2.65米,负载可从4公斤到165公斤,虽然长相各异、胖瘦不同,但各个都精通“十八般武艺”:双机联动点焊接机器人、高速高精度机器人,这里的机器人会涂胶、搬运、装配,还能打磨、切割,甚至还会写字绘画……

南京认识到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发展,竞相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

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园区点亮一座城市的“热力图”,层层叠叠、不断生长的亮点使南京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全国最耀眼的区域之一。

而纵观南京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看出,优良的工业基础与科学的政策引导结合,是南京以工业机器人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转型做出成绩的关键。

03.

工业机器人能为南京做些什么

南京是制造业强市。

在南京,工业机器人不仅被看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被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南京用各种场景,把工业机器人的优势用到了极致。

从苏美达智能科技产业基地“走出来”的虚拟边界草坪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割草机不仅更安静,还可以自动避障、充电、躲雨,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特种机器人研发为切入赛道,致力于为电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提供贴合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发展成为特种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

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阿尔法机器狗系列产品,可以行走、爬升、奔跑、跳跃,会收拾餐桌,还能为主人收发快递和运送外卖。

景曜科技专注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把3D视觉和移动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轨道交通底盘巡检机器人,已自主研发多款轨道交通领域核心产品,高铁线路今后的维护就轻松多了。

江苏卡尔曼研发的智能北斗导航养殖无人船,将北斗卫星超高精度导航算法及系统设备、视觉算法及决策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结合于一身,淡水螃蟹养殖入选全国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在南京的很多企业里,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正忙碌地工作着。它们精准地抓取、装配、检测,将复杂的生产流程变得简单高效。工人们只需在旁边监控,就能轻松完成生产任务。

这就是南京智能制造的实力,我看到南京之前的一份文件, 到今年底,南京所有的规上工业企业将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将累计完成1500家企业自动化改造。

这股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浪潮,无疑将为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政策机遇。

参考材料:

[1]科创助力,南京发展“成色”更足》,南京日报

[2]《南京大厂:强劲扛鼎、实业救国掀起工业经济发展“第一波”》,新华网江苏频道

[3]《国产机器人产业赛道,南京领跑!》,南京发布

[4]《江苏南京:集群强链,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南报网

[5]《1500 余家“链”上企业发力,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南报网

[6]《南京神秘百亿富豪:掌舵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身价 115 亿》,搜狐网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 无锡要做怎样的“未来派”(关键词:未来派)

  •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 苏州向北,常熟向南(关键词:常熟)

  • 正在受难的药明生物,转机来了(关键词:药明生物)

  • 从一个50亿项目落地说起,无锡经开区的黄金招商牌从不单出(关键词:金牌招商)

  • 低调的羽绒服界“蜜雪冰城”,一年卖出330亿(关键词:蜜雪冰城)
  • 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才是活生生的至真园(关键词:至真园)
  •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南京溧水)

  • 常州旷野春风,填平理想的落寞(关键词:常州理想)

  • 借一场赛事挖掘“黑马”企业,无锡是怎么做的?(关键词:黑马企业)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