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同志是中国近代第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进步女性,她曾与毛主席、李维汉等一众同志并肩作战,反抗封建势力、反动势力的压迫,最终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她称得上是一位巾帼英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畅生在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祖上曾是清末重臣,但在清王朝覆灭之后,蔡家便迅速走向衰落,万贯家财瞬息间便消散一空。蔡畅十三岁那年,蔡家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蔡父为了维持家里的开销,竟打算将她转卖给地主当小妾,好在蔡母比较明事理,在某天深夜悄悄将女儿送走,这才使得她免受包办婚姻的荼毒。

蔡畅离家后直接奔赴长沙投奔兄长,一年后,在兄长的资助下,她顺利考入长沙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与毛主席、李维汉等人结为挚友,大家经常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时政、批评当权者。后来蔡畅在回忆这段峥嵘岁月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她直言自己好似一条从鱼缸中逃逸到大海中的金鱼,往后再也不用受各种束缚,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感觉让她痴迷又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蔡畅赶赴法国留学,1921年,她受共产主义思想感召,加入了中共旅欧支部,正式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24年,她完成了学业,遂返回国内参加国共两党共同发起的大革命运动,1926年,她跟随国民革命军一起北伐,一路连克湖南、湖北等省份,有力的打击了旧势力、传播了新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她在中央苏区任职,1934年,她与贺子珍等女同志结伴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党中央对她很是关照,专门为她配备了一匹骡马代步,可她却主动将骡马让给伤员骑乘,自己则坚持徒步行军,靠着两条腿走完了万里征程,这种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她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主要负责破除封建礼教、解放广大妇女,1939年,为破除敌人对延安的经济封锁,她动员上万妇女儿童参加“大生产”运动,确保一切生活物资自给自足;1943年,她又参与了“整风”运动,剔除了党内的“害群之马”,维护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同时也遏制了不良风气蔓延。建国后,她当选中央妇女部长,同时兼任国际妇联高干,她曾代表中国出席了数次国际会议,有力的推动了“女权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两性平等。

动荡时期,蔡畅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迫害,被强行革去公职,关押在秦城监狱,一直到1973年,在党中央的力保下,她方才摆脱困境、重获自由。1975年,她的丈夫病重,她日夜陪护在丈夫身边,躬亲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动荡结束后,她转往全国妇联担任副主席,享受副国级待遇。1980年,她因为年纪原因主动申请离职,晚年定居北京西单,过着低调、安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畅向来奉公无私,凡事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基准,从不会徇私枉法。有一次,老家的侄子给她写信,请她出面给自己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让自己也吃上一份“公家饭”。蔡畅严词回绝了侄子,她表示公务员需通过正规渠道考取,万不可投机取巧耍“小聪明”;除此之外,她还警告侄子,公务员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什么“吃公家饭”,如果没有舍己为人的精神,那就不要想着进体制内!

蔡畅退休之后,民政部门每个月都会给她发放一笔不菲的养老金,但她却从不乱花钱,自始至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衣食住行能省则省,有时候,她为了买到便宜蔬菜和水果,甚至专门跑到离家很远的菜市场购物。1990年,蔡畅突然病重,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当年9月中旬,她不幸病逝,时年九十岁。子女们遵照她的遗嘱,在她死后将她的所有私人财产捐赠给慈善机构,同时低调办理丧事,不召开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蔡畅的兄长正是蔡和森同志,他是中共的核心创始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但可惜的是,在土地革命早期,蔡和森在香港活动的时候,不慎暴露行踪被敌人捕杀,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而蔡畅的丈夫则是李富春同志,他是邓公最为亲密的战友,曾两度搭救落难的邓公,建国后,李富春也列席政治局,参与过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决策工作,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