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阿姨,在福建工作,5月14日,因剧烈头疼伴呕吐,入住当地医院,经检查,考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张阿姨是南阳人,家属了解情况后,最终放弃在外就医的想法,决定返乡治疗。

经多方打听,联系了南阳医专一附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胡成旺主任及刁新峰副主任医师。

两位专家远程了解患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冒着动脉瘤再次破裂的生命危险,耗时十几个小时,返乡求医。

患者转入南阳医专一附院后,神经外科一病区胡成旺主任、刁新峰副主任医师和神经内科监护室陈德鹏主任进行紧急会诊,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出详细的手术预案及个性化诊疗方案,连夜安排急诊手术。

术后,患者神志清醒,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于6月7日康复出院,家属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发病原因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

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冲击,这与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向血流冲击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动脉瘤,也可演变成梭形动脉瘤。

后天性因素

(1)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2)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3)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动脉瘤。

(4)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除上述各原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血流动力学的冲击。动脉壁在上述先天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外伤等破坏的基础上,加上血流的冲击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下列情况发展成动脉瘤:

①残余的动脉瘤蒂:即夹闭动脉瘤时剩下一小部分薄壁。

②动脉分叉处的膨隆:如颈内动脉-后交通支交界处的膨隆。

③动脉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些可在2~10年演变成动脉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郑 娟

审核|严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