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营口国民党军政首脑开会警卫员端冲锋枪冲入:都不许动。1948年2月,东北战火硝烟仍在肆虐。营口这座沿海城市,正遭受着残酷的战火洗礼。国民党军营口防线的指挥官王家善,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党国矛盾、内忧外患的重压之下,这个曾经的伪军出身,最终选择了人生的正确道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而王家善的决然行动,让人再次看到了一线曙光,引人入胜,你可曾想过他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要从王家善的身世说起。他出生于黑龙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还曾担任过县长。在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王家善所在部队被编入伪满军队,他也成为了一名军官。起初他对投身伪军深感不安,曾孤身逃离部队,后来又被逼无奈重新回到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王家善当年还是一个年轻的、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他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结识了不少国民党派遣的留学生,与地下党员也有过一些接触。大学毕业后,他便开始在伪满军队内部暗中组织抗日力量。

抗战胜利后,随着苏联红军的陆续撤离,东北成为国共争夺的重点。为此,国民党就物色了王家善这个人才,让他暗中组建部队,只要组建成功便可凭籍而入。就这样,王家善被授予东北先遣军总指挥的名号,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加入国民党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他对国民党抱有很大的期望,以为能在仕途上有出息。可是国民党高层却对他防范有加,不断排挤打压他的部队。无论在装备补给、干部任命等方面,都处处刁难他。部队里的官兵连冬装都领不到,只能靠王家善自己去沈阳东北行营求援。后来国民党又派人到部队监视,企图架空王家善的军权。

风云变幻,战局也在一次次反复。最终王家善发现,营口城已经濒临失守的边缘。这种被欺凌、被边缘化的处境,让他看清了国民党的腐朽本质,再跟着他们走下去,只有一条死路。于是在戴逢源这个老友的劝说下,王家善下定决心要起义投靠解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起义并非易事。王家善要为官兵们的前途负责,与解放军讨价还价,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在几经谈判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此时正逢解放军对营口发起总攻,火力猛烈,王家善只得背水一战。

于是在2月25日这一天,王家善以召开防务会议为名,将营口国民党的党政首脑一锅端,一举拿下了这座城市。随后解放军攻入营口,消灭了最后的顽固抵抗,东北战场上又添了一座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出身伪军的人,最终成为解放军的一员,为解放东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其中的艰难抉择和曲折历程,正如一幕幕战火硝烟下的残酷景象,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如今东北已重现新的生机,而王家善等人,也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