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秘密送到台湾,继续幽禁。此时的张学良,已经不再像当年的少帅那样,而是变得沉默寡言。他知道,无论如何,蒋介石是不会在让他自由了。

因此,在台湾生活的那些日子里,张学良只好以读书、看报来消遣时光,也从书中找到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

张学良:我计划先研究明史

1947年,在蒋介石的批示下,张学良和赵一荻被移住到井上温泉(新竹县)。后来,他和赵一荻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蒋介石再次将张学良转移,让他居住到台北市,但一如既往地没有归还他自由。因此,张学良依然过着软禁生活。

此时,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独自一个人生活在美国,期盼着丈夫能够早点儿来到美国,与她团聚。

然而,此时的张学良却无法成行。在被软禁的那些日子里,张学良开始信奉基督教。

那时候,张学良开始阅读和研究《圣经》,还成为了美国一家研究圣事的学院的“函授生”。每到星期日,张学良就在看守的陪同下,由赵一荻陪伴着,到士林的一家小教堂去做礼拜。

1964年,张学良接受了教会的洗礼。

在接受了洗礼后,张学良既有原配夫人于凤至又有赵一荻的情况,便不符合教会一夫一妻的规则了。于是,在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操作下,张学良与于凤至离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于凤至和张学良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台湾,交给了张学良。

7月4日,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张学良和赵一荻结了婚。当然,婚礼是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举行的。

那天,在台北杭州南路一位美籍牧师吉米·爱尔窦宽敞而陈设豪华的家里,张学良穿着一套西装礼服和身披粉红色纱巾,天蓝色裙衣曳地的赵一荻,在脸上洋溢着兴奋而激动的微笑的朋友、部下的簇拥下,举行了婚礼。

前来参加张学良和赵一荻婚礼的来宾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何世礼、张大千、莫德惠、冯庸、黄仁霖、文华等人,由陈维屏牧师证婚。

在婚礼开始的时候,身穿黑色宽大长袍的牧师陈维屏将头转向张学良,用缓慢并略略有些抖颤的声音问:“你愿意这个女人做你的妻子吗?”

张学良认真地回答说:“我愿意。”

紧接着,陈维屏又将头转向赵一荻,问:“你愿意这个男人做你的丈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多年的陪伴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赵一荻显得非常激动,眼睛里满是泪水,嘴唇抖动着说:“我愿意。”

接着,陈维屏让张学良和赵一荻二人交换饰物。这时,赵一荻再也无法抑制激动的情感,眼泪滴到了张学良的胳膊上。张学良则拿着戒指,费了好大的劲才颤巍巍地将戒指套到了赵一荻的手指上。

这一年,张学良63岁,赵一荻52岁,两人已经在一起生活了30多年,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婚礼结束后,张学良和赵一荻离开教堂,慢步缓行往家里走去。在他们的背后,不时传来教堂的钟声。

一路上,张学良思绪万千没有说话,赵一荻也没有发言,静静地陪伴着丈夫张学良,就这么走着。

突然,张学良将赵四的胳膊用力搂了一下,似乎想说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感受到张学良的这个动作后,赵一荻知道张学良会说些什么,但她不愿意张学良把话说出来,便在张学良还没有来得及开口的时候,便说:“汉卿,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我真愿意咱们一直这样走下去,直走到天明。”

听了爱妻的话,张学良说:“好,我陪你一直走回老家。”紧接着,张学良又说:“别看我们老了,蒋介石要敢放我出去,我自信能够走得回去!”

此时的赵一荻不再是年轻时期,她已经在多年陪伴张学良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因此,在听到张学良说的话后,赵一荻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看到赵一荻没有说话,张学良停下了脚步,眼睛盯着赵一荻,有些激动地说:“怎么,你就不想?我看你每次谈起家乡大陆来,都眼圈发红,我知道你嘴上不说,可心里和我一样!”

的确,张学良虽然被蒋介石软禁了,但禁锢的是他的身体,他的心却一直没有放下过祖国和东北老家。每次想到祖国和东北老家,张学良的心中就忍不住疼痛。为了搞清楚中国为什么会被外国欺辱,他的内心为什么会那么痛,张学良在软禁期间读了不少书,其中就包括了明史。

这些,赵一荻也是知道的。那时候,张学良虽然被蒋介石软禁,但却可以自由读书、看报。在张学良读明史的时候,赵一荻就收集有关明史方面的资料,还帮他写了札记,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为什么要读明史,张学良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一直被外国欺侮。我想从明清两代的历史中找出原因。因此,计划先研究明史,接着研究清史,再及于民国史。但当我研究明史告一段落,刚想进入研究清史时,自己却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由于专心研读圣经,研究清史的工作就放弃了。

那时候,张学良虽然放弃了研究清史,但却读了明史的许多内容,领悟了许多过去不懂得或不很理解的道理。比如说: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栖身荒山古寺,是个孤苦伶仃的小和尚,他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有朝一日竟会成为不可一世的“真龙天子”的。但后来,如火如荼的农民大起义,把他也卷入其中,并渐渐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首领了。由于他为人机智,作战勇敢,最后终于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了明王朝。但当他当了皇帝后,就背叛了农民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恐怖统治。
另外,像东林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魏忠贤为什么要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他们对东林党的残酷镇压和对穷苦百姓的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是怎样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明王朝的灭亡,等等……

晚年,在读了明史中的这些内容后,张学良十分感慨,让他不由地想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

有家不可归的痛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有名的绿林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学良出生的前一年,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走,地方政权陷于瘫痪。

在这样的局面下,张作霖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占据北镇县中安堡。

那时候,张作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在保险区内,张作霖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张作霖也得到村民们的称赞。后来,张作霖的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了20多个村子。

1901年,在腊月三十夜里,土匪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了中安堡。

在作战过程中,张作霖带着家人逃脱,一路逃到了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并被推为团练长。

在这次逃亡的路上,张作霖的夫人赵春桂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儿子。对此,张作霖非常高兴。这个孩子,就是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2年,张作霖在新民府受招抚,先后担任了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帮带、管带。

那时候,东北的局势十分混乱,张作霖本着“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的原则,先为俄军效力,后又为日军效力。在这样的纵横捭阖中,张作霖的实力越来越大。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作霖带兵进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不久后,张作霖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任命为中路巡防营统领,统率15个营的兵力。后来,张作霖又通过各种手段,被总统徐世昌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统一节制调遣东三省的军队,成为了“东北王”。

那时候,张学良虽然还小,没有直接参与张作霖的事情,但也知道了这一切,并了解了日本人在东三省的一些行为。

1919年2月,张作霖重新设讲武堂,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不久后,18岁的张学良来到这里就读。

1920年,张学良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被任命为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的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的人身安全,并维持奉天的治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作霖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此时,奉系的军事实力达到了顶点,而张学良本人也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1928年6月4日,因不满张作霖的所作所为,日本关东军将张作霖炸死在皇姑屯。此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也是这以后,张学良体会到了父辈的不容易。

不久后,张学良实行了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也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其地盘得到了大面积的扩张,成为了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实力和声望都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顶点。

然而,由于在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因为要处置善后事宜,大批东北军没有及时撤回东北布防,并在讨伐石友三的时候,再次征调了部分东北军的精锐部队入关,导致东三省兵力更加空虚。

1931年9月18日,图谋东北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发动了突然袭击。在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后,东北迅速沦陷。此后,张学良变得有家不可归,只能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带着东北军南下,执行“剿共”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东北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到了1935年,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

此后,16万东北军主力被蒋介石调至陕甘围剿红军,经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3次战役,损失近3个师。然而,蒋介石对东北军不但不给补充,还将东北军削减番号,减发军饷。

这些对张学良的触动很大,他经常一个人伤心流泪。为了促使蒋介石抗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恳切地请缨抗战,却被蒋介石严词拒绝。

于是,张学良便对蒋介石说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在洛阳的蒋介石到西安去给将士们训话,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来到西安,却没有顾忌东北军和西北军将士们的请求,反而威逼张学良和杨虎城“剿共”,否则就把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赶出陕甘。

对于蒋介石的行为,张学良和杨虎城实在忍无可忍,最终激起了西安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由于内心愧疚,便不顾所有人的劝说,决意送蒋介石前往南京,却被蒋介石软禁。此后,张学良失去了自由,那种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不知道那种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一荻:汉卿,咱们还会有那么一天吗

1938年11月,张学良被软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后来,张学良又先后被转移到贵阳市麒麟洞、开阳县刘育乡、息烽县阳郎坝、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重庆歌乐山白公馆、台湾井上温泉、高雄市西子湾、台北市等地,饱尝了失去自由的苦闷。

那时候,由于长期离群索居,很少与外界接触,张学良的生活过得实在是单调寂寞。于是,张学良为了排解胸中的郁闷,尽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开始喜欢登山、散步,有时候也打打网球,养养花。

当然,读书也是少不了的。据当年担任过看守张学良的“警卫”人员回忆,在囚系中,张学良是爱读书的,赵一荻也爱在房间里看书,每次搬迁,光是书籍,就有好几箱子。其中,就包括了明史,为的就是找出内心痛苦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张学良不仅对历史和圣经进行精心研究,还打算写回忆录。

为此,张学良还给自己制定了撰写回忆录的三个原则。他说:“我写回忆录的原则是:第一写自己亲手办的;第二写自己亲眼看见的;第三写自己亲耳听到的。但在研读圣经之后,一边都不想了。

原本,张学良是不信教的。早在年轻的时候,张学良虽然也加入过基督教青年会,但却没有多长时间就失去了兴趣。他之所以在这时候重新开始信教,是因为多年的软禁生活,让他觉得索然无味,阅读《圣经》让他找到了一个苦闷孤寂情绪的宣泄口,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信教之后,张学良也就要遵守基督徒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这便有了和夫人于凤至离婚,与赵一荻结婚的事情。

因此,在看到妻子赵一荻对他提到的“别看我们老了,蒋介石要敢放我出去,我自信能够走得回去……我看你每次谈起家乡大陆来,都眼圈发红,我知道你嘴上不说,可心里和我一样”的话后,又追问道:“小妹,难道你真的不想?

听了张学良的这些话,赵一荻停下脚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含着泪对丈夫说:“汉卿,咱们还会有那么一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一荻的话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醒了尚在梦想中的张学良。他站在那里,痴呆地望着远处农家的炊烟,变得沉默了起来。

的确,蒋介石怎么可能会放他的自由呢?蒋介石曾经说过一句态度坚决的话:“张学良监禁我半个月,我要监禁他一辈子!

对于蒋介石,张学良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他知道只要蒋介石活着,他就不会有自由。他甚至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即使在蒋介石死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也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张学良也就不再存在什么幻想了。

这次和赵一荻结婚,对于张学良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自由”时间。也不知道蒋介石到底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受到了来自宋美龄的压力,蒋介石破天荒地没有制止对张学良婚礼的公开报道。这也是张学良被软禁后,难得的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当天晚上,张学良在院子里摘下了一朵兰花,对赵一荻说:“霞,不,夫人!我一生最喜欢兰花,如今我俩历尽风霜,结成夫妇,值此良辰美景,本丈夫别无长物,就把朵兰花赠给你吧。世人都盛赞你是无瑕之白璧,其实,又何尝不是我张学良心中一朵圣洁的兰花呢?”

说着,张学良将那朵兰花插在赵一荻的鬓发里,笑着说:“很好,美极了!戴上这朵花,你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呢!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张学良赞美的话,赵一荻说:“汉卿!如果我真的能年轻二十岁,那可就太好了,我将会有更旺盛的精力来侍候你的。然而,逝者如斯夫,时间的长河绝不会倒流呢!不过,我倒觉得,你才年轻了许多呢!”

听到赵一荻这么说,张学良也笑着说:“是吗?我向来认为,时间固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相待的,但每个人对时间却并不一样。你说是这样的吗?

随后,张学良又解释道:“譬如,你我经历三十载寒暑,终于熬到今日。我总觉得,这三十年太漫长了啊……我们俱是步入老年的人了,剩下的日子,恐怕屈指可数了。我倒怕时间过得太快,而希望它慢些,再慢些。你难道没有同感吗?”

就这样,张学良和赵一荻一直聊了很久,才相互挽着胳膊,走回了房间里。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随后,蒋经国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也去世了。

1990年,张学良才全面恢复人身自由,前往美国探访。1995年,张学良离开台湾,侨居到美国夏威夷,在那里长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对于张学良,李敖曾评价说:“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6岁关到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