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是怎么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在烟尘弥漫的1900年,一场由八国联军引发的战火几乎点燃了整个中国。那时的北京,正被外国势力蚕食,而慈禧太后却下令各地督抚“进京勤王”抵抗侵略。不是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响应这一命令。南方的一些重要督抚们,例如张之洞、李鸿章,竟然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与外国领事签订了保护协议,试图保全自己的一方土地。这种背叛似的举动,在当时理应受到严惩。可当八国联军撤退,慈禧返回北京后,这些“不忠”的大臣们不仅未受处罚,反而继续被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北京城似乎一触即溃。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慈禧太后紧急发出了勤王令,希望各地的督抚能够集结兵力,共赴国难。面对这道令,南方的几位大员却有着不同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一众南方督抚,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与各国驻华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条款》等协议,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按照清朝的律法,这种擅自与外国签订协议的行为,简直是大逆不道,理应被问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战火之下,北京的情况每况愈下。慈禧太后和小朝廷被迫西逃到西安,留下的京城几乎成了无头苍蝇。此时的清政府,其实已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南方督抚的这种“自保”行为,虽然在法理上难以服人,但在那个乱世中,却也不无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八国联军最终在各种内外压力下开始撤军。慈禧太后带着朝中剩余的威严重回北京,面对这些背离中央的南方督抚,按理说应该一网打尽。然而事与愿违,慈禧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处,反而继续委以重任。李鸿章甚至被任命为与列强谈判的全权代表,这是何等的信任与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出人意料的处理方式,其实反映了清朝晚期深层的政治困境。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已大不如前,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初,而新兴的团练武装如湘军、淮军等,则因地方督抚的操控而逐渐成为半独立的地方势力。慈禧太后虽然坐拥中央权力,但面对这些拥有实际兵权、财权的大臣们,她也必须权衡利弊,施以政治手段,以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李鸿章,他的能力和国际视野,是当时朝中鲜有的。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展现了过人的谈判技巧和临危不乱。这种时候,慈禧太后若是轻易将他撤职,无疑是废掉了清朝最后的一张王牌。而其他的南方督抚们,虽然有过“不臣”的记录,但在那个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刻,他们手中掌握的兵力和资源,同样是朝廷难以割舍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慈禧太后对南方督抚的处理中,可以看到一个帝国晚期的无奈与挣扎。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即使是最高权力者,也必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慈禧的选择,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对叛逆的妥协,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妥协也许是最合理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