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实习生 陈乐乐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十味

6月10日,网友朱女士发帖称,她退房时遭遇房东“摇人验房”,来了五个人在家里各种抠细节,不想退她押金,并遭到辱骂和威胁。

对此,涉事房东及其爱人表示,房间确有损伤,并没有说不愿退押金。

截至发稿时,朱女士的押金尚未退还。

朱女士在其发布的短视频中称,她租的房子到期后,房东在验房时带了五个人在家中抠细节找茬不愿退押金,墙面刮花、开关磨损等问题被逐一指出,“你们的房东提灯定损吗?又涨了新的见识”。

6月11日,朱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所租的房子在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某小区,是直接与房东签定的合同。合同上房子租期为2023年6月11日到2024年6月11日,租期为一年,退租时房东要求提前一天验房。

朱女士说,自己与房东约在6月10日晚七点至八点验房,但房东快九点才到,延迟了一小时左右。与房东同行的还有4人,加上房东一共来了5人验房。

朱女士说,房东一行人进来后挨个定损,包括住进来前的装修问题和遗留的问题都算在她的头上,还有墙板上的胶印,开关面板上的划痕等,“平时我也不可能带着手套开关灯”。

由于验房当天较晚,当晚朱女士没有立即报警,朱女士称打算第二天再报警处理。根据朱女士提供的截图,其水费电费等均有剩余,目前,朱女士的押金与水电等余额房东均未退还。

6月11日,据朱女士提供的联系方式,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涉事房东,但电话均未成功接通。

据经视直播报道,6月11日,房东邹女士称,验房时她们发现墙壁、床头柜,还有面板都有损坏。邹女士的爱人表示,自己并不是不退押金,只是希望能协商解决目前房子里出现的损伤。“我们过去只是验房,从头到尾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要赔偿的事,并没有说不退押金。”

6月11日晚,朱女士向澎湃新闻反馈称,她目前已经报警,荆州警方正在积极调解。

另据纵览新闻报道,荆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已告知当事人寻求社区帮助,如果协商不成,可报警处理。如果派出所协调解决不了,只能走法律途径。安心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网上舆情,已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解决。

澎湃评论 | 提灯定损后又见摇人验房,不能都靠网络断案

这件事让人想起了几个月前的“提灯定损”事件。

今年3月,一位租客退租时,房东拿探照灯逐寸检查,最后列出清单要求赔偿一万余元,引发全网热议。

该事件的后续影响更是巨大,当地甚至成立了由公安、住建、城管、街道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这种租房纠纷,动辄成为新闻、引发社会关注,也是因为很多人都在租房退房过程中遇到过麻烦。2022年,曾有媒体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74.31%受访者表示自己或亲友在租房中遇到过一定的困难,其中有47.91%遇到退房时不退还押金的情况。可见这一问题颇有普遍性,新闻只是戳中了人们的痛点。

但客观来说,这种民事纠纷如果都指上网讨公道、让网民来评论是非,也不太现实。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租房人口已近2.6亿人。这么庞大的体量,不能只靠舆论来“主持公道”。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络断案其实也未必准确。类似的事件舆论更容易代入租客视角,毕竟从数量上来说租客肯定是大于房东的,但现实中其实房东被坑的案例也不少。如果动辄变成站队式网络声援,也有可能让原本应该公平协商的事变得面目模糊。

类似事件频发,其实凸显了当前租房市场的一个问题——租客和房东的纠纷,缺少一个有专业且有公信力的机构来进行协调,也缺乏相对公开、透明的定损标准。因此也就很容易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房东多找几个人、多找几个茬,就可以不退、少退押金;房客也会据理力争,无奈之下就诉诸舆论,“请大家评评理”。

事实上,关于租房市场纠纷的机制性解决方案不是没有。2019年,住建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其中就提到建立纠纷调处机制,各地要将住房租赁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的范围等内容。

2020年,住建部发布的《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也提到了“因押金返还、住房维修、腾退等产生纠纷的,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房地产行业组织或者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但在现实中,寻求专业的第三方进行协调恐怕并不容易,司法途径往往又费时费力。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或许让当事人觉得网络发帖倒更有效率一些。

因此,类似的案件是个启示。如今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对于其间产生的纠纷,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形成更加完善、触达性更高的调解协调机制,以免房东和租客为此争执不休,避免凡事都要上网来讨说法的尴尬。

本期编辑

邢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