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闪击挪威之战,人类战争史上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一战定北欧。1940年春天,当欧洲大陆的人们还沉浸在“静坐战争”中时,纳粹德国突然将战争的魔爪伸向了北欧的宁静之地。这场闪电战不仅改变了二战的进程,也开创了现代战争的新模式,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军能够如此迅速地征服挪威?这场战役又为何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

1940年春,二战的硝烟已经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波兰在德军的闪电战下迅速沦陷,西线战场上,英法联军与德军隔着马奇诺防线对峙,局势紧张。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目标直指北欧的挪威和丹麦。

对于纳粹德国而言,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线如同一道绳索,紧紧地扼住了德国的咽喉。受制于海上封锁,德国海军无法出击,海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战争资源的获取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确保战争资源的运输线畅通,德国将目光投向了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优良港口的挪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作战计划,旨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占领挪威和丹麦。这场军事行动,将成为二战期间德军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典范,也拉开了北欧战役的序幕。

根据“威悉河演习”计划,德军将分两个阶段完成对挪威的占领。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夺取挪威沿海的重要港口和机场,为后续部队的登陆和展开提供保障。第二阶段的目标则是向内陆纵深推进,彻底占领挪威全境,将其纳入德国的控制之下。

为了确保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德国投入了大量海陆空三军精锐力量。海军方面,德国海军出动了包括战舰、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水面舰艇部队,负责运送登陆部队、护航以及与英国海军进行海上交锋。空军方面,德国空军投入了6个航空师和2个空降师,负责夺取制空权、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以及空运兵力。陆军方面,德军则抽调了5个步兵师,作为进攻挪威的主力。

1940年4月9日,黎明时分,德军舰队悄然出现在挪威沿岸。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德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奥斯陆、卑尔根、特隆赫姆等重要港口,拉开了“威悉河演习”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准备的挪威军队,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显得措手不及。德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快速的机动能力,迅速占领了奥斯陆等重要城市,控制了挪威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闻讯赶来支援挪威,却遭遇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在德国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下,英国舰队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几天后,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和中路地区登陆,试图阻止德军的进攻步伐。然而,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有效的协同作战,英法联军在特隆赫姆战役中惨败,伤亡惨重,被迫再次撤退。

为了挽回败局,英法联军决定孤注一掷,在挪威中部的纳尔维克地区发动登陆作战。在海空军的掩护下,2.5万名英法联军士兵向德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面对英法联军的反扑,德军拼死抵抗,双方在纳尔维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英法联军在挪威的处境愈发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中旬,德军在西线战场发动了全面进攻,迅速突破了法军的防线,法国面临亡国之危。为了应对本土的危机,英法联军被迫放弃在挪威的抵抗,开始陆续撤离。6月12日,挪威政府宣布向德国投降,挪威战役以德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役中,德军伤亡约5700人,损失了部分舰艇;英法联军和挪威军队伤亡5000余人,英国皇家海军也损失了多艘舰艇。

挪威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德国完全控制了北欧的制海权,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线。同时,这场战役也对瑞典等北欧国家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战后,瑞典被迫倒向了德国,继续向其出售重要的铁矿石资源,并允许德军部队通过其领土运送物资和兵员。

挪威战役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对现代战争的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军闪电战的战术思想,也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其日后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