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6日,头顶华发、身着黑色皮衣的英伟达CEO黄仁勋重回斯坦福大学。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更没有祝福,黄仁勋给母校(学生)留下了一句狠话:“我祝愿你们经历足够多的痛苦和磨难。”

3个月后,只有3万员工的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其间一度超越苹果,高居全球第二。

没有上位者的审视,没有帝王般的光环,从厕所服务生到芯片之王,黄仁勋用30年演绎出一个道理:成功源于痛苦。

强人:永不服输,硬干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人:永不服输,硬干到底‍

1973年,9岁的黄仁勋随父母迁到美国。

与豪阀巨擘并不搭边,那时拼命工作的父母也没能改变黄家的拮据。没有那么容易适应美国生活,反而让黄仁勋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来美不久后,黄仁勋进了当地寄宿学校。由于是班级里最小的孩子,当其他人被安排去烟草农场干活时,黄仁勋被留下清理所有厕所。

“那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因为他们留下的东西实在是……。但那是我的工作,我做得很仔细。”每当回忆此处,黄仁勋总是颇多感慨。

不止如此,黄仁勋还在丹尼餐厅打(工)出了自信。从洗碗工到清洁工,再到服务员,黄仁勋感觉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浴室清洁工”。

人生的细碎,锻造了黄仁勋无比坚韧的态度与坚持到底的信念:无论大小,我会尽可能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

1993年4月5日,29岁的黄仁勋筹谋开发一款能在电脑上实现逼真3D图形的芯片,遂在加州创办了英伟达。

彼时,初出茅庐的黄仁勋并没有多少信心,这可以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那时满脸长满了痘痘,但又不得不见律师、见风投,头顶大包的我很没有安全感。“与穿着得体、成熟稳重的CEO相比,我感到相当不自在”。

如黄仁勋的不自在一般,英伟达最初几年也不顺遂,甚至可以说相当坎坷。

创业之初,3D图形处理芯片没有标准,英伟达选择了成本较低的四边形纹理贴图路线。但不久后,微软发布Direct 3D标准,支持三角形纹理贴图路线。

考虑到此前游戏厂商世嘉已经订购英伟达四边形芯片NV1,并预支了700万美元。一意孤行的英伟达首席技术官普雷艾姆还在想当然:他打算继续用四边形NV2给世嘉搪塞、交差。

这个不明智的决定,惹恼了后者,因为很快三角形技术已成主流。

黄仁勋不得不亲自灭火,身着皮夹克的他找到了世嘉CEO 入交昭一郎。他的自信再次打动了入交,后者不仅保留了订单,还说服老板追加了对英伟达的投资。

订单、投资与变换赛道所需的6个月宝贵时间,让英伟达活过来了。随后,黄仁勋换掉了首席技术官,开足马力研发突破性芯片,最终在创业初期稳住阵脚。

事后黄仁勋不止一次提及,“英伟达距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离倒闭只有30天。”

此后的事情证明,这并非危言耸听。英伟达的成长之路的确步步惊心。

2002年前后,因惹恼微软,后者联合英特尔、ATI三方围剿英伟达,让其市值年内缩水了90%。形势比人强,最后黄仁勋不得不向大哥们妥协,以挽回局面。

除了外部危机,黄仁勋还因自己的超强野心交了“10年学费”。

2006年,秉承黄仁勋的加速计算理念,英伟达推出了超级计算软件包CUDA。黄仁勋对CUDA给予厚望:我们正在让超级计算大众化。

但黄教主的热脸贴了市场的冷屁股。市场的逻辑很清晰,他们不愿为此多花钱,更不愿意为此支付高溢价。

黄仁勋不得不亲自寻市场、觅客户,但初期收效甚微。但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英伟达付出了太多,大量的成本拖垮了公司毛利,英伟达市值急速下降,再一次面临绝境。

转变出现在2012年,当时多伦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买了英伟达两块GeForce显卡,并将其用在ImageNet年度视觉识别大赛上,最终以超高得分赢得比赛。

这让英伟达一炮而红,此后CUDA被逐渐应用到神经网络AlexNet研究领域,然后是AI人工智能.......

2016年,英伟达为OpenAI免费重金打造了全球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DGX-1。此后ChatGPT在大模型训练中,也用上了英伟达的GPU。

当被问及“没有CUDA,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黄仁勋给出的回答是:绝不可能。

他的解释是,加速计算想法简单但意义深远,如果不加速,世界上的计算量每年都在翻倍,最终会不可控制。

历时10年,黄仁勋终于将冷灶烧成了热板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狠人:折磨员工,更折磨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狠人:折磨员工,更折磨自己

2024年,黄仁勋在英伟达CEO任上已经干了整整31年。

2025财年一季度,英伟达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增262%。净利润148.8 亿美元,同比增644%。英伟达预计,截至7月底二季度,公司营收将达280 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比业绩更让人震撼的,是资本市场高涨的情绪。2024年6月6日,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苹果,成为市值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但在一年前,英伟达市值才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从1万亿美元上升至2万亿美元,英伟达用了8个月时间;从2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英伟达只用了不到4个月。

没有口若悬河,黄仁勋直言,“成功是熬出来的”。

以高科技著称的微软,用16万名员工创造 了3万亿市值,而英伟达只有不到3万人。

换言之,在英伟达,平均每个员工可以产出1亿美元(市值)。为何英伟达的员工为何如此能打?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黄仁勋特别不喜欢裁员,他宁愿“折磨”他们,使其更强大。按照黄仁勋的理念,每个员工都会改进,等他们开窍时,伟大就会来临。

不解雇员工的另一个原因,是黄仁勋不喜欢跟新人工作。 “在与老员工的相处中沉淀了很多痛苦、快乐和知识,这些生活经历我不想重置,所以我推荐终身职位。”

折磨员工,不喜新人,与老人分享痛苦经历,然后走向成功......黄仁勋的成功哲学似乎总是与众不同。

此时,回味黄仁勋在斯坦福活动中提到的那句:“我祝愿你们经历足够多的痛苦和磨难”,便更有滋味。

黄仁勋始终认为,最好的工作不是那些一直能带来快乐的模式,毕竟伟大的事情不容易做,所以努力去做困难乃至痛苦的事情更有意义。 “你需要经历痛苦和挣扎,才能真正欣赏美好 。”

不只是口头一说,在实践中黄仁勋也是这么做的:不仅折磨员工,更折磨自己。

在英伟达,黄仁勋直接领导60名下属,但他从来不进行一对一谈话,他选择在公开场合平等与每个员工沟通,让每个人都参与公司挑战。

黄仁勋也讨厌报告式会议以及定期运营会议,因为公司里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能够处理日常运营。我参加的都是关于问题的会议,或者头脑风暴以及创造型会议。

毫无疑问,这些会议都倾向于无限苛求自己。

除了前瞻性开发CUDA这类务实业务外,黄仁勋还提出了更加务虚的“零亿美元市场”概念。在黄仁勋看来,零亿美元的市场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无限可能。相比在现有市场中争夺份额,我更享受创造、开创前所未有的事业。

细究起来,黄仁勋所图甚大。假设全球互联网经济现有规模为10,黄仁勋所求者便是那些尚未出现的交易模式。一旦觅得,这个规模可能从10暴涨至100。

带着这些折磨,黄仁勋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工作,直到上床睡觉,一周7天都是如此。“当我不工作时,我还在思考工作。即使看电影,我也可能一直想工作的事情,以至于忘了电影的内容。”

当然,黄仁勋也坦言,自己并不是每天都喜欢工作,更非每年都对公司感到满意,但他深爱着这个公司,每一刻都是如此。

或许正是源于此,黄仁勋才能够如此很辣、执着的折磨自己。在CUDA迟迟打不开局面时,黄仁勋认为这是公司为博取未来所做的必要牺牲:我当时就是觉得所有人们都错了。

整整31年,黄仁勋靠折磨并激励自己与员工,让英伟达逐渐被资本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人:长袖善舞,商人逐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人:长袖善舞,商人逐利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这位商人缔造传奇,靠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长袖善舞的“政治”手腕。

过的整整一年时间里,黄仁勋奔走于政界、企业界名流圈。2023年6月,黄仁勋访问联发科,接着会见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一个月后,黄仁勋又与英特尔等美国知名企业,面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2023年9月,他来到印度面晤莫迪。莫迪在社交媒体帖子中晒出:“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讨论了印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提供的丰富潜力,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会面”。

2023年底,他一条龙访问日本、新加坡、马拉西亚以及越南四国。在日本,他声称“机器人的未来将被彻底改变”,并承诺保障日本GPU需求;在马来西亚,黄仁勋称见到了全球唯一的AI首相,Anwar Ibrahim两个首字母正是AI。在面见越南总理时,黄仁勋直言像是“到了自己家”。

2024年1月,黄仁勋出席英伟达上海年会。他穿着花棉袄,手执红手绢,扭着秧歌,长袖善舞。2月现身迪拜,出席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3月,黄仁勋回母校斯坦福大学交流,这便有了文首的惊人言论。

密集奔走,频频会面各国政界大咖、甚至一国首脑,黄仁勋或口若悬河、或真挚感人、或长袖翩翩、或利益博弈,充分展现出了一名商人能屈能伸、善用舆论的政客嘴脸:当然,这也是商人逐利的本质。

这与执着产品(美学)的乔布斯,异端技术狂热主义者马斯克,以及极端孤僻天才多西,大不相同。

不似学院派精英,又非完全技术狂,黄仁勋信奉利己的实用主义。

但处事无比圆滑老辣的黄仁勋,最近犯了众怒。

5月29日,因对台台湾表述上错误问题,黄仁勋被要求“好好补课”。

2024年1月,《华尔街日报》曾 披露 ,英伟达试图向中国买家出售性能较低的AI芯片,被不少国内客户“委婉拒绝”。作为全球AI赛道公认的两大巨擘(中美),英伟达绝对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但如何找补,黄仁勋犯难了,毕竟海外那头还有一层限制。

但黄仁勋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媒体,61岁的黄仁勋继续展现出自己狂傲的一面,“我不会退休,我还能够领导英伟达30到40年。”

舍得喊人,不舍得叫醒一条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舍得喊人,不舍得叫醒一条狗‍‍‍‍‍

狠人黄仁勋,也有温情的另一面。

按照黄仁勋作息,他本来每天5点起床。但由于家里狗狗总是早上6点醒来,黄仁勋主动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

黄仁勋给出的理由是,我觉得叫醒小狗会让我感到内疚,让我很烦恼。

但话锋一转,黄仁勋直言“但我不介意叫醒任何人”。是的,这就是黄仁勋:“无论是为了食物,还是为了不被当作食物,他都要全力以赴,保持奔跑。”

美国知名股评人吉姆·克莱默,在近期一档节目里将马斯克和黄仁勋拿来对比:“我认为马斯克可以预见未来,但我认为黄仁勋正在思考改变整个世界模式的遗产。他一手缔造了一场工业革命。”

是言过其实,还是确有其事,我们不能在英伟达最辉煌的高点给出评价。

可以让黄老板再跑一会,毕竟英伟达登上万亿市值也不过一年多,端看英伟达3万亿市值能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