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工作举措,优化办事流程,做实做细为民服务工作。翁兴耀 摄

自去年10月份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启用以来,截至今年5月份,中心的便民利企成效显著:减少群众跑动45300次,节省时间53400天,减少环节19560次,减少材料1365份……

政务服务大厅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后一公里”,也是集中展现本地政务服务质量和营商环境的“窗口”。去年以来,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贯彻落实市委“三个最”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来了就是惠来人”服务理念,增强“人人都是服务生”工作意识,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高频事项,从方便、快捷、高效出发,创新工作举措,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实做细。

优化窗口设置,提升服务效能

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增人社综合服务窗口1个,新增进驻人社服务事项14项,新增进驻卫健服务事项37项。同时,中心充分整合社保、医保、税务、公安户政、不动产、公积金等相关业务全面进驻,新增进驻事项1088项,新增政务服务事项427项,并设置了52个对外服务窗口、17间审批办公室,各职能单位将审批权同步进驻办证大厅,由专人在审批办公室进行审批,审批事项后台流转,前后台全程无缝衔接,实现一个窗口全链条“集成式”办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划分为商事服务区、社会事务服务区、税务服务区、不动产服务区、项目建设审批区、综合服务区、社保服务区、公安服务区8个功能区。为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惠来县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推行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试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批,实行“3天4证(先行许可)”;临时施工批复审批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环评审批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惠来县不断根据实际需求优化窗口设置,规划设置了“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窗式咨询、一站式服务”,推进了惠企政策兑现直达快享,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为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置“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专窗”,同时开展“一件事”联办事项认领、录入、配置、发布工作。截至目前,惠来县发布在系统上的在用一件事56项,涉及市监、税务、民政、人社、卫健等业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此外,有效发挥“帮办代办”“办不成事”窗口作用,推动政务服务从“办不成”到“办成”再到“办优”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还不断推进“一网通办”,目前县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1.1%,同时在“粤省事”上线惠来专栏,可办事项达65项;推进镇(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公安派出所业务进驻办理。截至目前,全县10个市场监管所全部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进驻工作持续进行;推行政务服务“码上办”;依托电子证照库和“粤省事码”“粤商码”平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

落实三个保障,提升服务水平

去年以来,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落实队伍保障、监督保障、应急保障等“三个保障”,不断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在队伍保障方面,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学习交流,利用每周学习培训时间开展政务服务礼仪、工作纪律、业务技能、好差评系统等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组织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中心人员、镇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开展礼仪、业务技能等培训,打造素质强、服务优的政务服务队伍。自中心新址启用以来,共组织开展三批次的全县政务服务礼仪培训,培训人数296人,极大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人员工作形象与文明素质。

在监督保障方面,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强化窗口管理,建立高效投诉处理机制: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制订《关于加强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效能监督的工作方案》,着力解决好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工作纪律不严、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同时,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不断拓宽投诉渠道,在显眼位置公布监督投诉流程、投诉电话、在中心办事大厅设置投诉信箱、在窗口摆放“微信扫码评价”台卡,并充分发挥“好差评”评价机制,给政务服务装上“监控器”,为工作人员戴上“紧箍咒”。据了解,今年以来该中心督办“好差评”系统工单14宗,全部办理完毕,群众满意度100%,差评整改率100%.

在应急保障方面,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提前谋划、科学部署、从容应对。今年春节前后,随着返乡人员增多,惠来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户政窗口迎来办证高峰,大厅日取票是平日取票量的2至3倍,高峰期中心办事大厅人流量高达1500人。为满足春节返乡人员办事需求,县政务服务中心提前对各项办证设备进行检查修整,备足打印纸、墨盒等耗材,确保工作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导办分流,及时做好业务引导,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原则,第一时间帮助群众捋顺业务办理流程,准备所需材料等;此外,积极引导群众自助办和网上办,为办事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对有紧急、特殊事由的办事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加急办理、特事特办,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