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5日,德国将关闭国内的最后三座核电站,这也意味着,德国将正式告别“核电时代”。德国政府网站消息称,“4月15日,德国核电时代将结束。在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无法再延迟这一结束时间。”

一时间,网上对德国各种调侃,似乎德国的核电政策因为被环保主义者绑架而导致滑铁卢……

然而,德国放弃核电是商业、市场、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导致的被动选择,泛环保主义只是个幌子,不是直接原因。

一、德国核电情况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的核电事业源自一枚鸡蛋:位于慕尼黑附近Garching的德国第一座核反应堆于1957年10月投入使用。由于这座属于慕尼黑大学的核反应堆外形酷似鸡蛋,它被昵称为 "原子蛋"。

这是德国核能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二战后德国重新崛起的象征。这一用于科研目的的核反应堆一直运行到2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德国的核电站都已经超过了35年,特别是东德的一些苏式核电站更是技术落后,亟待升级。一大批老旧核电站逐步关停,使得德国核电发电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但是西门子又在核电领域与法国阿海珐、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韩国科技委员会下属一系列核能产业集团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下风。由于无法拓展国际市场,拿不到订单,西门子已经在核电领域逐渐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发电量当做标准,德国务实放弃核电从2011年就算开始了,那时候格蕾塔·通贝里才8岁,距离她说出“how dareyou”仍有8年之久。此时,欧洲的泛环保主义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德国也不可能因为单纯的环保因素就放弃悠久的核电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内陆核电非常多,单纯归咎于安全因素放弃核电站也不住脚:冷战的时候都不怕,冷战结束后反而开始怕了?

问题还是在于德国核电行业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核电装机大概在1986年左右就基本达峰了,同一年俄国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1990年两德合并。这导致了以下三个客观问题:德国的核电站运营年限较长,如果没有更新换代,本来就用不到今天。1986年的德国核电中有使用前苏联技术建造的,这些核电站的生存环境俞加尴尬,在建的中止,已建的加快退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让德国对建设核电站的态度变得谨慎,装机增长停滞。

从德国核电装机变化中可看到,大概2011年左右,德国核电装机开始腰斩了。

因为2011又发生了三件事,一是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各国新建核电都变得难落地,二是德国老旧核电的集中退役,发电地位遭受了严重冲击。三是商用核电经营危机。德国国内核电业务难以为继,美、法、韩等国在全球抢核电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但是咱们的核电技术也是自给自足,现在更是在大胆走出去,西门子根本分不到一杯羹。

而伴随切尔诺贝利与福岛核事故的危机,发展核电在民间,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中产生了巨大争议与阻力。大家觉得产业缺乏竞争力,还有巨大安全隐患,那还不如不要了。

由于烧不动钱,拓展市场又看不到希望,西门子集团在2011年宣布彻底退出核电业务,至此,德国商用核电技术相当于被市场化淘汰了。也是从那时开始,德国的核电事业真正进入了低谷期。

目前的德国,核电发电占比已经非常小,如图所示,2022年德国发电主要还是靠火电、新能源、天然气。

这一趋势可以很明显地从德国民调中加以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了内需外拓,又没了技术升级,那么剩下的老旧核电站自然就变成了鸡肋甚至负资产。加之各种环保主义者推波助澜,绿党狂飙突进,这些内因外因进一步加速了德国核电产业的萎缩与淘汰。

反正研发者躺平,企业要转行,需求端拿不到市场订单,官方还有默克尔这样的物理学家作为专业人士的背书,德国干脆就彻底放弃了核电事业,同时也送个人情给环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