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真正让张维迎出圈的并非他在经济学领域获得的成就,而是他在演讲中发表的言论,他非常认可企业家在经济运转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还说出500年来中国在发明创新上贡献为0的言论。

近500年对发明创造的贡献非常有限

在一次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张维迎谈到了中国在发明创造上贡献非常有限:“现在我们总共有多少个产业,按照国际分层标准,6位数编码的产业有足足5053个,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过去300年的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此众多的行业中,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由中国人开创的,追溯行业的起源,也没有任何一个核心产品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们看汽车行业,中国的汽车行业现在蓬勃发展,成为了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可是纵观汽车技术的发展史,德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意大利人都榜上有名,可却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当然在1500年之前我们的发明创造确实影响了全世界,但影响力着实有限。因为当时全球还没一体化,技术扩散的速度实在太慢,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过了1000年左右这项技术才传到了西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近代500年里,我们的发明创造和人口规模实在是不成比例,甚至连小国瑞士都不如。我们的面粉生产百分之六十靠的是瑞士布勒公司的机器,防伪油墨、安全带、液晶显示屏都是瑞士人智慧的结晶。”

科技发展建立在西方理论之上

技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谁能想到活字印刷机的出现将在四百年以另一种形式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1440年,印刷机被德国企业家古滕堡发明了出来,书籍在欧洲被大量普及,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对眼睛的大量需求,光学技术在需求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微镜的发明正是眼镜制造商的手笔,jansen父子把几个镜片叠加在一起放在圆筒里,发现物体会被放大,发现了显微镜的原理。

细胞由此得以被观察,医学家从此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学开始发展,正是对微生物学和细菌学的研究,大量药物才会研发的基础,我们的寿命才有如此大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科技水平有了肉眼可见飞速的进步,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西方科技理论和发明创造的基础之上。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还不是创新者,而是运用的程度高,只是在科技的高楼大厦上建立了自己的阁楼,完全没有骄傲自满的理由。

这就好比牛顿花了30年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万有引力,我们后人只需要研究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弄懂,难道我们要反过来嘲笑牛顿落后吗,这只能说明这是无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