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上海海事局发布了一则航行警告,通告在6月11号时,长江口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会进行交通管制,现在已经是6月12号了。于是网络上就有声音认为,这是完成第二次试航任务的“福建”号航空母舰回来了,从时间来看,福建舰这次试航持续时间长达20天,这个时间长度基本等同于辽宁舰和山东舰第二次试航的时间长度之和。
而辽宁舰和山东舰,则是分别要到第9次和第7次试航,时间长度才超过20天,福建舰第二次试航就达到了20天,可见福建舰身上的担子之重,需要测试的项目之多之复杂,人民和军队对其期望之高,因此也有分析说,这个事情表明福建舰的海试总时长会少于辽宁舰和山东舰,会更快进入人民海军服役,对此我们应当静待官方消息,切莫被网络上的小道消息误导了视听。
不过这次试航期间,福建舰依旧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点,我简单说两个,第一个就是卫星图片显示,福建舰在试航海域,进行了高速航行以及小半径转弯等与机动性相关的测试工作。而且从结果来看,福建舰顺利完成了这些测试工作,在海上留下了一道道高速航行过后的白色尾迹。
无论军舰吨位大小,机动性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就航母这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而言,机动性同样与战斗力正相关。首先是航速,我们知道飞机起飞的原理,是机翼上下翼面空气流速不同形成的压力差,造成的力给抬上天的,因此逆风起飞更方便。对于航母舰载机而言,起飞就需要让航母甲板上产生“甲板风”,这是航母高速航行才能造成的,这时航母的航行速度必须达到25节以上。
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就是因为反应堆功率问题,导致航速较低,无法产生足够的甲板风,好在从美国买的蒸汽弹射装置劲道够大,才未能影响舰载机起飞。当然,25节也不是最高航速,中美两国的航母都能跑出30节左右的最高航速,但这是在战斗状态下,平常的战备警巡,以及和平时期的远洋航行确实用不到这么高的航速,而且长时间保持最高航速航行,对动力系统的压力也很大。
战时能跑到最高航速,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让航母快速移动,增加敌军锁定目标的难度。至于小半径转弯,更好理解了,转弯半径越小,机动性越强,避开鱼雷攻击的概率越大。当然这需要做一个取舍,不可能要求8万多吨的大航母跑出跟几千吨的驱逐舰一样的机动性。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点,就是这次福建舰试航海域,距离大修升级之后正在海试的辽宁舰不远,前者在渤海以东到黄海海域之间,后者就在渤海里面。有人猜测这次福建舰北上是搞舰载机起降测试去了,这个我们不能凭空瞎说,还是得等到官方消息放出来之后再做评价。
只是两舰的位置,让军迷网友们想到了一种潜在的战术选择,就是在战时实现“A飞B收”模式,意思是舰载机从航母A起飞,但因故不能在航母A降落,此时这架舰载机就可以在附近的航母B或者临近的陆基机场上降落。
我们必须树立一个认知,航空母舰虽然是大国实力的象征,但它终究是一件用来执行战斗任务的武器装备,是要在战时面对战火考验的,尤其在面临实力强大的对手时,航母本身,以及上面的指战员们也要面对伤亡与损失,不能说因为航母遭到打击,就无法完成任务了。
这个时候“A飞B收”模式就很有现实意义,如果我方的一艘航母遭到打击,甲板失去航空作业能力,那么这时候一同参与行动的其他航母,就可以代为承担航空作业任务,保障舰载机部队的正常运转,尽可能让这支主力攻击部队保持战斗力。而这,也只有在拥有多艘航母的国家手上,才能办得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