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见Maksat Batyrbek ,就觉得他非常绅士。他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彬彬有礼、谦虚随和,堪称一名谦谦君子。

Maksat Batyrbek的中文名叫陆可,来自哈萨克斯坦,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留学生。陆可来中国之前,在哈萨克斯坦国家植物研究所工作,2017年他来到中国学习深造。历经7年多的学习,今年6月份,他顺利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全部学业。

在中国留学期间,陆可师从韩清芳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旱区高效农作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在中国的学习经历,陆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自2017年来到西农大学习以来,韩老师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韩老师对我们很耐心,刚来中国的时候,我的中文不太好,有时候上课韩老师讲的内容听得不太懂,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给我‘加餐’,反复地讲,一直到我听懂、理解,这让我很感动。”

而除了韩老师,在学习期间,陆可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我身边的中国朋友都非常热情,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还会在生活上照顾我,让我在这里有了家的温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还结识了来自全球各国的留学生,大家一起在中国学习知识、互通有无。对于陆可来说,这些暖暖的师生情谊、同窗情谊,是他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实验室是他最常待的地方,也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我们实验室的器材、设施门类都很齐全、很先进,试验材料也很丰富,这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学习期间,他跟随导师团队,先后参与了《丝绸之路农业绿色发展与土壤健康管理研究》等课题研究。陆可告诉我们:“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研究,我接触到了当前中国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和模式,这对我的专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将为我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随着上合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密切,中哈之间的农业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杨凌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先后在哈建立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中哈农业创新园、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科克舍套)等5个农业合作园区,在农作物引种试验示范、农作物绿色生产技术与保护性耕作、小麦抗寒耐热鉴定评价研究等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陆可激动地告诉我们:“正是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也看到了中哈之间的深度合作交流,所以哈萨克斯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有机会来到中国学习,我每次回国,都会给大家讲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6月底陆可将返回家乡,用在中国所学去建设自己的国家。“我也会做中哈两国之间的‘友谊使者’,告诉身边人,中国农业科技有多么先进,中国人文历史有多么悠久,中国人们是多么友好,来中国,是多么值得!”

记者:刘文飞 何家岐

编辑:郭静云丨审核:郭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