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身,自古以来有无数英雄好汉出自田野之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亦是如此,纵然世人对他多有非议,司马迁也称其偏爱饮酒作乐,为人碌碌无为,但他仍旧是个英雄。

作为一个布衣皇帝,刘邦最为出色的地方便是知人善任,这也是项羽与其最大的差别,刘邦可以将人心把握得恰当好处,无论是萧何,亦或是韩信等有才之士,都在其手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毛主席也曾对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进行评价,他们二人征战多年,彼此谁也不服输,但最后却是刘邦获胜了,这并不是偶然,归其根本还是刘邦用人得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衣皇帝”刘邦

刘邦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小农户之家,他也并不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也不喜欢躬耕于乡野,反而喜欢饮酒作乐,每天都要到酒楼喝个尽兴才罢休。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只要喝酒没钱了,刘邦就直接赊账,家里人都拿他无可奈何,骂他不争气,简直就像是一个“无赖”。

但刘邦并非一无是处,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人情的把握,身边朋友众多,随后还做了泗水亭长,与各处的官员打交道,名气与日俱增,酒馆也乐于他前来喝酒。

后来吕公来到当地,看到刘邦后便认定其将来会有一番作为,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而吕雉还为刘邦生下了两个孩子。直到陈胜起兵,刘邦的契机也随之到来,拥护他的人足足有上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经的朋友也成为了自己的得力手下,其中,有多数在后来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在征战各地的时候,张良归从刘邦成为了他的“智囊”,为攻占秦国提供多项策略。

这其中还包括重用韩信的建议,令其一路过关斩将,成就一方霸主。当然,还有最著名的还有鸿门宴,鸿门宴之事危机四伏,刘邦既无法退缩,也无计可施。

此时张良就和刘邦提议放低姿态,项羽为人自傲,并不会公然撕开脸面,最终刘邦得以脱离险境。简而言之,若是没有张良从中操作,估计刘邦就死了。

刘邦出身乡野也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是对民心的掌控,另一方面就是能屈能伸,不似项羽那般好面子,为人更为洒脱。再加上,又有诸多文臣武将的帮助,最后他得到了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刘邦执政后,张良也多次对其提出改进政策,对整个汉族文化的传播和中国统一都有着重要影响,两人的友谊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成侯张良

对于张良的才华,刘邦也极为赞赏,曾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正是他的足智多谋,助其在楚汉之争中取胜,完成统一大业。

张良的出身其实是极好的,祖父是韩国的宰相,属于贵族世家,结果到韩良那个时候,韩国已经逐步没落,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国,于是便顺势起义,以反秦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借此报仇。

刘邦也算是张良的伯乐,原本他并未打算投奔于刘邦,只是恰好在路上相遇,对其谋略和大志佩服不已,于是便归顺于刘邦,而刘邦的知人善任也让他的才华和智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评价韩信就是用“锋芒过盛”四个字,韩信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天才,最初在项羽手下时未能得到重用,最后便来到了刘邦的手下,所展现的军事才能曾让刘邦大加赞赏。

韩信跟随刘邦的时候基本没有败绩,虽然为刘邦立下了大功,但也让刘邦敬佩的同时也产生了畏惧。于是,他便对韩信一贬再贬,但是仅仅贬谪也未能让刘邦完全放心,他担心自己的皇位会在后世改姓,最后在吕后宫中被杀。

正是因为了解这样的“典故”,所以在封侯之后张良有意辞去职位,想要归隐山林。因为,他也创下不小的功绩,也明白功高震主,正好自身体质不佳。

可是,在吕雉、刘邦二人的挽留下,张良还是被留了下来。不过,他在汉朝稳定时便不再出席朝堂,经常借病推脱,从而远离朝堂的斗争,最终得以安享晚年,并获得文成侯的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就连张良、吕雉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留下,改变了西汉朝堂的走势,甚至还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换来了几百年的安定生活。

吕后的一生

话说,吕后是吕公的女儿,在他还是亭长时嫁给了刘邦,项羽与汉军大战时,吕后和子女无奈被擒,后来楚汉达成协议,吕后得以回到项羽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