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俗称“人体炸弹”,一旦破裂,体内会短时间大量出血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高达90%。然而,大多的腹主动脉瘤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外发现“炸弹”潜伏

近日,75岁的梁伯在一次CT检查时发现自己得了腹主动脉瘤。自从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脸上时常笼罩着一层阴霾。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最终,他们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伯体内的巨型“炸弹”

细致问诊,制定手术方案

心胸外二科副主任韦高翔仔细评估了梁伯的状况,“该患者除了有腹主动脉瘤外,还合并了高血压;一度房室阻滞;全主动脉多发钙化斑、附壁血栓及穿透性溃疡形成;冠心病,三支病变: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等几乎闭塞。”韦高翔说道。

考虑到患者的围手术期有出现血栓脱落、心肌梗死、动脉瘤破裂等风险、麻醉手术风险极高,经过心血管内科、心胸外二科、麻醉科等多方会诊协调,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下,心胸外二科副主任韦高翔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精心手术,顺利拆除“心腹大患

手术当天,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在手术室里,一场“拆弹”手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高翔为梁伯施行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由于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超过30cm。为了减少术中麻醉药量及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术前麻醉科医生给患者进行了腹横肌筋膜阻滞及腹直鞘阻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美莉麻醉医生进行腹横肌筋膜阻滞操作

据介绍,梁伯的手术过程出血量超过1500ml,为了避免大量输注异体血,减少出现输血反应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团队为梁伯进行了自体血回输,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最终,心胸外二科副主任韦高翔团队在麻醉科主任张奕文主任医师、吕文慧主任医师、吴惠言副主任医师等人的精准麻醉保驾护航下,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手术。

当手术灯熄灭,医护人员带着欣慰的笑容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梁伯的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麻醉团队精准护航

据悉,腹主动脉瘤手术术后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疼痛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术后患者使用了电子自控术后镇痛泵和腹横肌筋膜阻滞及腹直鞘阻滞,提供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2—3分,恢复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和康复,梁伯逐渐恢复了健康,他又能像以前一样和家人享受美好的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高翔与梁伯在走廊“漫步”,促进术后恢复

科普时间

腹主动脉瘤该如何防治?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3。绝大多数的腹主动脉瘤为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病变。

引起腹主动脉瘤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感染等。早期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瘤体的增大,可能会出现腹部搏动性肿块、腹痛等表现。如果瘤体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危及生命。

对于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通过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根据瘤体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综合决定治疗方案。

目前,手术治疗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人工血管置换术、腔内修复术等。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控制血压、戒烟、避免剧烈运动等,并进行定期复查。

医生提醒

腹主动脉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是有可能获得良好预后。大家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