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及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密集出台,目前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14%,与前几年相比提升非常明显。然而新能源皮卡的渗透率却裹足不前,且一直居商用车行业最低,严重的拖累了我国商用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

终端上牌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皮卡的渗透率为2.24%,居商用车行业最低;2024年1-5月国内皮卡新能源渗透率为2.5%,也居商用车行业最低,且与商用车行业其他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相比差距更大。

这让不少业内人士产生疑问,我国的“双碳”战略已经持续推进多年,国家近年来也不断地出台各类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为啥皮卡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至今几乎没有明显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电卡观察对此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皮卡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新能源皮卡似乎有些不实用。

众所周知,皮卡在国内主要是商乘两用,不是纯粹的货车。也就是说用户购买皮卡主要是用来拉货和载人,皮卡同时拥有生产力工具使用及玩乐属性。

先说一下皮卡的拉货用途。一般说来,皮卡拉货主要是用户用来运输一些轻抛物,或者运输家庭购买的一些日常家用的大件商品,这与其他卡车的拉货功能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轻卡微卡主要是用于公共领域的城配运输和少量的城际运输,中重卡主要应用于中长途干线的载重货物运输。

再说一下皮卡的载人用途和玩乐属性。目前来讲,皮卡的载人用途和玩乐属性一般体现在休闲旅游、越野等。

如果用户购买一台并不便宜甚至比油车还贵的新能源皮卡专门用来家庭拉货,显然是不合算的。如果用新能源皮卡去旅游或者越野,那也基本不可能。原因很简单,新能源皮卡(主要是电动皮卡)续航里程受限。

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水平,对旅游和越野来说,续航里程不够用。再说越野一般都是在荒郊野外,基本不可能随时找到充电桩充电。同时,皮卡经常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对整车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都更为严苛。

相比之下,燃油皮卡更皮实耐用,新能源皮卡略显“娇贵”。这是因为新能源皮卡的车身结构与燃油皮卡完全不同,对车辆的离地间隙和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能都是极大的挑战。新能源皮卡要想有足够强的性能和安全性,就要在车身架构和电池安全上下大功夫。

总之,皮卡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对大众用户来讲,新能源皮卡实用性不强,目前购买新能源皮卡的用户不是太多。

二是新能源皮卡(纯电动皮卡)的电池安全隐患相对较大。

上文已经提及,皮卡经常在野外行驶,通常遇到比较恶劣的工况环境,这就很容易让新能源皮卡(电动皮卡)的电池受到磕磕碰碰,还有可能遭受水浸泡,很可能会导致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对皮卡用户来讲,这无疑会造成安全威胁,也让不少皮卡用户对新能源皮卡(电动皮卡)车辆“退避三分”。

三是受核心部件的制约。

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是电动皮卡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目前企业还不具备大容量电池组量产的实力,加之高速率充电桩市场渗透率仍然不高,暂时不能满足新能源皮卡(电动皮卡)的充电需求,这成为当下制约电动皮卡大规模应用的一个直接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受关键技术和高昂研发成本的制约

目前我国新能源皮卡(电动皮卡)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还受关键技术和高研发成本的制约。

皮卡的底盘与乘用车完全不一样,其电驱动理论与乘用车也不同。皮卡底盘更接近轻型商用车,而不是轿车或者SUV之类,因为要考虑到皮卡的越野、拖挂、承载等活动对于车身及底盘的强度要求。

具体来讲,皮卡底盘不仅是有大梁的非承载式结构,且经过了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选择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卡车实心梁后桥。卡车式的实心梁后桥设计,不仅是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符合皮卡要求的牵引力和有效载荷能力,还有耐久性和越野能力等,保证更好的拖拽能力。而电动皮卡如果直接采用乘用车的电驱动,不仅成本较高,也不完全符合皮卡的使用需要。

不过目前已经有厂商看到了这个市场,专门为皮卡和轻型商用车开发实心梁式电动车桥,例如麦格纳发布的全新 eBEAM电动车桥技术,但暂时在国产电动皮卡上普及很可能还不现实。因为电动皮卡底盘的研发成本要高于承载式的轿车、SUV/MP。皮卡的驱动电机、电控芯片、动力电池等易损脆弱部件为适应极端环境,要消耗的研发成本和保护成本都不是一般乘用车能比拟的,特别是轮毂电机、随动转向、全轮驱动等进阶技术的使用,会进一步推高电动皮卡的成本。

五是新能源皮卡定价过高。

目前部分厂商推出了新能源皮卡车型,比如江铃 大道 参数 图片 )皮卡、吉利 雷达RD6 皮卡、庆铃五十铃达咖TAG、郑州日产瑞琪EV皮卡、中国重汽VGV豪沃S6皮卡、长城炮皮卡、江铃 域虎EV 皮卡、江淮皮卡T6EV等,但大部分新能源皮卡车型比同级别的燃油皮卡价格都要高,“吓退”了部分皮卡用户。

六是新能源皮卡是小众市场,盈利能力不强,车企并没有尽力去推广。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真正大批量销售的新能源皮卡车型几乎没有。由于新能源皮卡在我国还是个小众市场,没有上量,对主机厂来讲,不能上量的新能源皮卡盈利能力一般都较弱,他们并没有真正花大力气去宣传推广新能源皮卡,这也导致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皮卡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比较肤浅的层面,甚至对新上市的新能源皮卡新品不太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国内新能源皮卡推广应用受阻、发展缓慢,直接表现就是皮卡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一直裹足不前,甚至“原地踏步”。

但这并不会阻挡新能源前进的步伐,随着环保考核力度的逐渐加大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新能源皮卡市场将在不久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