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 孙汝祥 实习生 李青逸)2024年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5周年。5年来,共有573家公司登陆科创板,首发募资总额达9107.89亿元。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研发投入迭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国际竞争展露良好势头,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科创板力量。

科创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性平台的作用,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奋力以科技创新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当前,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数量超过110家,已达到万亿市值规模,汇聚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以及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等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

其中,以中微公司等为代表的1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持续推进国产替代,2023年合计出厂国产自主设备超6000台套;天岳先进加快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2023年跃居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第二,加速出海至国际一线器件企业。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超过110家,汇聚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度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重点治疗场景。一批创新药企在研发与“出海”的双轮驱动下,商业化进程提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已有27家公司的超50款药品获批上市,超200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3年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

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助力筑牢“制造强国”根基。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公司超过120家,涵盖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及生产环节。2023年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产业链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8%、7.7%,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时代电气持续攻关IGBT技术,轨交、电网领域市占率稳居第一,2023年度公司功率半导体产品线收入增长近70%;科德数控推出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助力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此外,一批科创板公司积极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谋篇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海光信息等10余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全面助力AI在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应用。

不仅如此,拥有“硬科技”的科创板公司还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托持续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锻造出一张张中国“硬”名片。

先进轨交领域,中国通号、时代电气、铁科轨道等公司助力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建设,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范例,助推中国高铁实现从“设备走出去”到“标准走出去”。

生命健康领域,君实生物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成为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填补了美国鼻咽癌的治疗空白;百利天恒的双抗ADC药物BL-B01D1成为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并以8亿美元首付款、最高84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一举刷新全球ADC单药交易总价的纪录。(央广资本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