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不下去了!用汉字伪造身份爆卖上千亿!日本卖不掉却让国人沦陷

自从改革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以来,各式各样的外资品牌蜂拥而至。然而一些见不得阳光的品牌,却是别有居心。

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开始了伪装"国货"的精心布局。

日本卖不掉的产品,竟然用汉字伪造身份后,在中国挣了上千亿。

究竟是哪些品牌在暗中做了"伪装",又赚得盆满钵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网】【消费者报道】。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日本饮料巨头"养乐多"

要说这些外资品牌擅长的伪术,首先就是精心包装外表,让人一眼难辨其真实国籍。

它们在包装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处处体现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借鉴。

以日本饮料巨头"养乐多"为例,虽然它的本名"Yakult"来自日语。

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已将其彻底本土化,改用了汉语发音的"养乐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传统中药的即视感,让人很难将它与日资品牌联系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养乐多的包装设计也完全遵从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

经典的红白两色组合,简约却不失大气;瓶身上精美的汉字书法,庄重中不乏典雅。

如果不经人指点,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款来自日本的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伪装有道的,还有著名电解质运动饮料品牌"宝矿力水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解质运动饮料品牌"宝矿力水特"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大市场之一,很多外资企业就是看准了这样的形势,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开始按捺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而最为狡猾的,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品牌。

电解质运动饮料品牌"宝矿力水特",其实它的正牌本名是"PocariSweat",听起来就很日系。

但在包装上,该品牌可是下足了气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商标使用中文"宝矿力水特"之外,包装整体设计风格也很中国化。

以前的宝矿力水特广告就非常中国本土化,全程使用中文。

还找了中国运动员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代言人的加持,宝矿力水特在宣传语言上也是把"专业性"作为最大的卖点。

它们大力渲染自己的产品是"经过6年精心研发,是成分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当"的专业运动补给品。

不少运动爱好者真的被蛊惑了心智,其实这只是一款来自异国的普通运动饮料而已。

除了养乐多和宝矿力水特,同样精于伪装的还有百年老牌的日本茶饮料品牌"三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茶饮料品牌"三得利"

作为来自茶文化发源地的品牌,三得利显然看中了对茶文化情有独钟的中国市场。

它在进入中国时,处处在包装设计上透露着中国元素。

不仅使用了中文商标名,就连包装的视觉设计也采用了传统中式元素,让人觉得这就是一款地道的中国茶饮料。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特意突出了产品所使用茶叶的原产地是中国的福建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无疑是想让它的"正宗"中国茶文化,有更大的信服度。

无论是养乐多、宝矿力水特还是三得利。

在开拓中国市场之初,它们都下足了"伪装"的功夫。

而这只是个开始,为了能在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真正立足,它们在后续还作出了更为周全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名称和视觉包装之外,这些品牌在对产品定位时也是殚精竭虑。

它们会对照分析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潮流,用合适的方式对自身产品进行本土化调整。

比如将营养保健等概念注入饮品,迎合国人对健康的需求。

而这种伪术有多高明,就能从这些品牌取得的市场成绩就能看出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乐多在中国市场上,大肆宣传其含有"100亿活性益生菌"。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听到"100亿"这个数字就已经觉得非常靠谱了。

而加上"活性" "益生菌"这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关键词,就更容易让人对这款饮品有所期待。

很多消费者深信不疑,居然还养成了"天天喝养乐多"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实上,养乐多的主要成分根本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的成分其实还是水和白砂糖,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常见饮料高多少,糖分含量甚至比可乐还高。

它们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直是步步为营。

很多品牌为了争夺进入中国大市场的机会,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试探性地布局。

先在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市场摸爬滚打。在牢牢占据一些立足点后,再逐步将版图扩展到中国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乐多虽然在2002年才正式打入中国内地市场,但事实上它早在1964年就开始在台湾市场做准备了。

当时它借助香港、台湾等地区先行试水,为之后渗透内地市场积累了很有用的经验。

日本空调品牌"大金"更是从一开始就蓄谋已久,胃口还相当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空调品牌"大金"

它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初,起了一个纯正的中文品牌名"大金",隐藏了自身的日资身份。

进入中国后,为了尽快在当地立足,大金在国内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

而且上世纪就开始在中国启动本土化运作的它,对于国人的喜好习惯了如指掌。

可以说,这些外资品牌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确实是费尽了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世纪起步,到2000年后加大力度,再到现在已在中国完全本土化,这些"伪装"品牌可谓是在国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经过多年的蛰伏,它们不但在各自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更是凭借长期的低调运作和不断培育出的亲和力,让大多数消费者将它们视为"地地道道的国货",赚得盆满钵满。

直到这些伪国货品牌的真面目被戳穿,大多数忠实消费者菜猛然惊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中国人当"提款机"

当人们了解到真相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被这些品牌蛊惑了多年,又贡献了不少钱财。

"养乐多"仅其在华销量,就占了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它在中国市场一年就能赚取高达65亿元人民币。

但这还只是小巫见大巫,日资空调品牌"大金"的年销售额已经高达惊人的14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一直在国内比较低调"三得利",年销售业绩也1146亿元。

这个数字不但远远超过了中国农夫山泉、统一等本土同行的总和。

更是印证了这些"伪装国货"品牌的渗透能力,已经超越大多数知名国产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长期以来,我们被这些精于伪术的品牌狠狠榨取,成为它们暴利的摇钱树。

现在我们终于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作为中国消费者是时候反思了:

我们是不是一味追捧"洋货",忽视了许多同样出色的国货品牌呢?

我们何时才能戳穿这些外资"伪国货"的真面目,为国货正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些伪国货,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 【博兴融媒】(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官方账号)——《“狡猾”的日本空调品牌,假扮国货偷偷赚走670亿,你中过招吗?》

[2] 【福布斯】(《福布斯》官方账号 )——《深度|威士忌巨头「三得利」的扩张之路》

[3] 【山东财经头条】(《山东商报》财经版官方账号)——《三得利乌龙茶今麦郎造,昔日饮料市场巨擘已成“代工大王”?》

[4] 【南方都市报】——《三得利、东方树叶“卷”上热搜,价格战已经打响?》

[5] 【中国经济网】——《TVB“挺警察”被宝矿力水特撤广告?核实了,是真的》

[6] 【消费者报道】——《一瓶运动饮料最高含9块方糖,宝矿力等饮料真的健康吗?》

[7] 【南都湾财社】(《南都周刊》官方账号)——《宝矿力葡萄糖营养液抽检不合格!宝矿力水特:非本公司产品》

[8] 【金融投资报】——《“碰瓷”新冠、被罚45万的日本饮料养乐多,到底在急什么?》

[9] 【金融界】——《日版钟睒睒:主业乳酸菌,副业抗癌药!你不知道的养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