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生产及销售业务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存货,存货可能包含企业需要的原材料、未完工的半成品、产成品,或者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库存商品等。这些存货本质上属于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所以企业都希望尽快将存货销售出去,以便收回垫付资金,加快资金循环的速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所以对于生产及销售企业,存货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存货本身的结构、效率进行分析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其他指标之间的联动,从而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开始分析之前,考虑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

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销售,这个是确定的,因为只有存货销售出去,企业才能获取资金和收益。但在存货入库到销售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细分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

有些存货是生产或销售所必需的,例如马上要投入生产线的原材料、需要中转生产线的半成品、已经与客户签订合同马上要发货的库存商品等,这类存货只是暂时停留在仓库中,马上就会转往生产销售的下一个环节。

有些存货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储备,目的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例如企业向供应商采购,期间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通常会设定一个最低储备值,来维持采购运输期间的生产线运转;部分关键性材料或稀缺材料,由于供应商选择范围较少,如果遭遇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会出现缺货、断货的情况,企业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也会设定安全储备;企业为了应对突然接到的额外订单,也可能会多生产一部分产品,形成安全储备;生产计划的调整、新入职生产人员增加、原材料品质变化等变动,可能都会导致产品合格比率变动,导致残次品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生产总量来确保合格产品数量,使存货数量有所增加。

还有部分存货的形成是由于企业进行了超出既定计划的大批量采购,导致超出生产或销售计划的存货会堆放在仓库中。大部分供应商对于超出一定数量的采购会给予更高的折扣,企业为了获取这些折扣来降低采购价格,就会进行大批量的集中采购。还有些企业可能预计到未来某种材料或商品会涨价,所以会在目前价格较低的时候进行大量囤货,避免后续涨价带来的成本上涨、利润降低。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对于不同的存货持有目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考虑,生产销售必需的存货,需要生产或销售计划相符,确保其在各环节的周转正常;安全储备需要评估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储备量过高会增加持有成本,储备量过低则难以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批量采购需要评估所获取的收益与增加的持有成本及存储成本之间的高低,判断是否为企业增加了额外的风险。

  • 存货效率分析:关注周转率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

存货周转率能够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存货周转率越快,意味着企业生产或购进的存货的销售速度越快,反之,则意味着存货存在滞销风险。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平均存货余额与销货成本计算,用于评价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另一种是使用平均存货余额与销售收入计算,多用于盈利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比较简单,根据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天数的变化,能够看出企业目前的销售情况以及存货管理状况。但在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这一个指标的变化,而是需要连同企业数据的变动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便发现问题。

将存货周转速度的变化与收入、成本的变动相关联,能够发现销售、存货管理等环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速度加快,意味着存货能够快速销售出去,产品销售量增加,企业的收入应该会上涨,同时成本也会同比增加。但若成本增长的幅度超出收入增长幅度,意味着销量增加反而导致利润率下降,企业可能降低了销售单价,或是调整了折扣优惠政策。存货周转速度减慢,收入会随之下滑,成本也会同比降低,但此时存货滞销可能会出现减值损失,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如果集中处理某些滞销存货,可能会导致周转率提高,但收入成本却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会降低企业利润。

存货销售能够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那么存货周转速度的变化也可以与经营性现金流的变动进行关联分析。正常来说,存货周转速度加快,在客户信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入会增加;如果出现存货周转速度与经营性现金流入变动的不同步,就意味着企业可能放宽了客户信用政策,为了尽快销售货物而增加了赊销,或者收紧了信用政策,增加了客户的预付款比例,或者收回了前期大量应收款。赊销增加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增加资金压力和风险;预付款比例增加,虽然可以令企业的资金变得充裕,但可能影响到客户的合作意向。

存货周转速度的变化,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订货频率或单次订货量。存货周转加快,为了避免出现短缺,企业需要增加订货次数或者加大每次的订货数量,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订货成本变动,增加企业向供应商的付款金额,集中支付会加大资金风险。存货周转速度变慢,如果订货次数和订货数量不进行相应调整,大量存货在仓库堆积,将会增加仓储成本以及存货减值的风险。

  • 存货质量分析:寻找能够增加利润空间的方法

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需要进行质量分析。如果企业为了追求低价而放松对于原材料品质的把控,材料质量的降低会导致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数量增加,假如原本10斤原材料可以生产5件商品,现在就只能生产4件,单位成品成本出现上涨,成本增加导致的利润损失可能远远超出材料采购成本降低而带来的收益。所以需要在生产环节的直接材料分析中考虑是否有质量问题导致的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和调整。

对于产生品,也需要进行质量分析。一方面是需要考虑产成品中的残次品率是否超出了既定的标准,一定比率以内的残次品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想要做到零次品,付出的成本可能会远远超出残次品带来的损失。当残次品率超过标准时,需要考虑材料、人工以及分摊的制造费用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是材料品质的变化、员工熟练度的影响还是分摊原则的调整,针对不同问题确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客户的退货率,客户退货可能是由于品质问题,需要查看产成品检验环节是否出现问题,导致未检测出产品缺陷,或是仓库管理出现疏忽,导致发货错误或是存货损坏等;也可能是因为商品不符合客户的期望,假如这种情况占比较大,说明企业设计生产的产品已经与客户需求不符,或是市面上出现了新的替代品,企业需要调整销售策略来进行应对;也有可能是无理由退货,或是恶意退货,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考虑退货政策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对于库存商品,企业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对于毁损、残次、陈旧、过时、变质的存货,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部分尚有价值的商品可以进行减价处理,完全没有价值的需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影响企业正常商品。对于减值的判断,需要依据商品特性以及行业习惯来进行,例如过时的服装可以降价出售,过期食品就只能进行处理,酒类的时效期较长,而水果蔬菜的保质期较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 存货结构分析:结合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存货的结构分析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存货成本的结构分析,另一方面是存货种类的结构分析。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持有成本、订货成本、短缺成本,每一项成本可以继续向下细分:采购成本包括存货采购入库前的价款、运输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等;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持有成本包括仓储成本、保险费、资金占用成本、存放中的合理损耗等;订货成本包括订货过程中支付的员工差旅费、搬运费等;短缺成本包括停工损失、延迟发货损失、缺货丧失的机会成本等。将存货成本进行细分,分析每项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根据比例变化来察觉其中是否存在管理缺失、外部环境变化等问题,例如短缺成本增加,意味着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或采购计划,订货成本增加,则需要结合订货频次考虑其合理性。

当企业生产或销售多种商品时,需要将存货以及收入成本按照存货种类进行区分,因为不同存货的商品性质、销售价格、销售方式等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种存货,也可以按照销售渠道来进一步划分。例如美妆销售企业,销售的商品包括自有品牌以及代理品牌,每个品牌下面都有很多种类,每个种类还可细分为不同型号,例如唇部美妆产品可以分为唇膏和唇釉两大类,进一步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系列以及不同色号,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将存货以及相关数据按照最细颗粒度进行统计,这样能够看清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便于评估存货价值。

  • 存货管理:存在于管理中的关键信息

存货管理不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两者之间会有交叉部分,但基本上存货管理独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进行,由其他部门负责执行。但企业的存货管理状况,其管理过程和结果会对财务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一些指标的异常变动,或导致财务无法获取详细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企业的存货管理是否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是否在有效的执行?关键岗位是否进行分离?库房的出入库数据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满足存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所要求的颗粒度?存货管理是否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系统中的信息怎样向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部门进行传递?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存货是否进行盘点?盘点的频率是怎样的?是否有财务人员进行监盘?盘点结果是否有传递到财务部?存货报废流程怎样设置?客户退换货需要遵循怎样的流程?退货商品是否单独存放?管理不善导致的存货损失怎样处理?是否出现过库管人员私自占用、倒卖存货的情况?这些问题并非都与财务相关,但其结果大多会反映到财务数据中。想要做好存货分析,需要对企业的存货管理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及时从财务分析中发现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在实际的财务分析中,我们可能只关注到了存货的周转效率分析以及趋势变动和结构变化,忽略了对于质量的评价,没有考虑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以及企业当前的存货管理水平。需要将上述部门结合起来,将非财务信息与财务数据的变动结合,寻找数据变动背后隐藏的原因,是管理缺陷还是外部环境变化,亦或是企业制定的计划或目标存在偏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分析成为数据游戏。

结束后的碎碎念:在文娱行业,存货的定义可能更为宽泛,已经制作好的影视剧可以作为存货、已经拍摄完成等待上映的电影也是存货、已经制作完成的动画作品也属于存货、围绕内容所制作的各类衍生品也放在存货中核算。这类存货可能与实体商品不同,存货的周转期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制作好的影视及动画作品不一定能卖出去,即使卖出去也不一定会播出,所以对于这类存货的减值其实很难进行评估,成本结转的方法在不同企业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

转自:漫谈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