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已经通知中国车企,他们将在7月对进口自中国的新能源车额外加征25%的关税。这项决定源自于去年欧盟委员会对进口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这项调查遭到了德国、挪威等国的反对,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欧盟委员会此次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和强烈反对,商务部表示中国将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制措施的权力,尽全力维护中国车企的合法利益。欧盟中国商会、中汽协、奔驰、宝马等德国企业均表示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这有可能引发中欧贸易战,带来更大的危害。挪威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与此次加征关税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来看欧盟委员会以中国政府对中国车企实施额外补贴为由发起了反补贴调查,然后据此实施此次加征关税。而本质上,这是欧盟部分国家和高层势力为了一己私利以及对美国遏华策略的配合而做出了主观性裁决。从中国商务部强烈的反对和质疑可以看出,在反补贴调查中,中国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了配合,但是调查委员会仍旧单方面扩大范围并且搜集额外证据。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做出裁决的关键性数据例如对欧洲企业产生的实质性损害方面,欧盟相关信息根本就不透明,甚至没有拿出证据。对于中方的质疑和询问,欧盟委员会根本没有回应。

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项政治性决定,也是西方集团与中国博弈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欧盟的这项裁决只是临时裁决,并非终裁。这项临裁将在7月5日实施,4个月之后再根据情况作出终裁决定。这里包含了欧盟的暗示性信号,也就是说4个月之后,有可能继续,有可能增加关税额度,也有可能取消。而关键就看这4个月里中欧、中美之间博弈与谈判。按照欧美的一贯作风,如果中国在某些其他领域的谈判中做出妥协,那么欧委会完全可以取消这次临裁,他们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做到。冯德莱恩所在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在这次选举中遥遥领先,他们的宗旨和策略将得到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就要看中国方面如何应对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方所担忧的并不是因为关税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而是在中欧之间引发贸易战,破坏中欧经贸合作的整体格局。具体来说,目前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品牌出口的主要市场并不是欧美市场,销往欧洲的新能源电动车产量不足国内总产量的5%。而且出口的汽车主要是德国品牌以及特斯拉,国产品牌的份额很小。

中国新能源车企以及相关供应链品牌目前正转向在欧盟内部国家进行建设合资工厂的模式开展业务。这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普遍欢迎,这样既能绕开关税壁垒,欧洲国家又能加速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因此,关税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并不大,奔驰、宝马等公司激烈反对,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产品要从中国工厂发往欧洲,而很多豪车车型又需要从德国出口到中国。如果中欧打起贸易战,他们的成本将直线上升,损失惨重。而且,欧洲车企非常清楚,他们现在已经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了,贸易战将对双方造成巨大损失。这也是德国极力反对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来说,中国肯定不会因此而妥协,估计将会采取反制措施,让欧洲企业和政府体会到贸易战带来的惨痛教训,以此来争取欧洲内部改变现有的策略。但是结局究竟会如何还很难预判,我们需要做好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