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不是个东西!”

2011年,云南女学生为一陌生人捐赠骨髓。不料,此番善举不仅没有得到对方的感激,反倒招来一顿责骂。

难道是上演了一场“农夫与蛇”的故事?

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善之心

“我长大之后,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自打记事起,李春玲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在云南那片蓝山脚下的家乡,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常常宁可自己忍受病痛,也不愿花钱去医院就诊。

李春玲就像一簇执着的小火苗,在质朴中燃烧着独特的光芒,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李春玲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入了当地一所医科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能够迈进理想的大门,她无比振奋,暗自发誓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用手中的医术拯救更多生命。

大一刚入学不久,李春玲就偶然从一位同学口中得知了中华骨髓库的事情。

原来,我国每年有无数患有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病人,由于无法寻觅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只能任由病魔与死神渐渐将他们生命消耗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到如此严峻的现状后,刚升入大学校园不久的李春玲深受触动。

作为一名立志投身救死扶伤事业的医学生,她不禁在内心暗生一个想法:

也许自己就能成为这些濒临绝境患者最后的希望!

就这样,在反复权衡之后,李春玲终于鼓足勇气,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捐献惊魂

2011年的一个普通早晨,当李春玲准备前往校园的时候,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的电话打破了她往日的宁静。

原来,库里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配型时,发现李春玲居然与一名来自江苏的白血病患者王传龄高度匹配。

获知这个消息后,李春玲喜出望外。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那一份善举会这么快就遇上救命的良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就看她是否有勇气站出来,把曾经的承诺兑现。

然而,当她把这件事告知家人后,父母却吓坏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女儿竟然在暗中做了如此危险的事情。

更何况,手术风险太大,若是出了闪失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劝阻固然让李春玲动摇了一二,但一想到那个垂死的白血病患者家庭,她又立即振作了起来。

若是错过这次机会,自己怕是难以再寻良机。

于是,她不顾父母的哀求和阻拦,独自准备好了一切,孤身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前,为了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含量,医生为李春玲注射了一种特殊的生长因子。

接连几天的药物刺激下,李春玲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含量终于达到了可采集的水平。

按照手术方案,她将先在云南所在医院完成干细胞分离。

为了确保移植质量,医生们迅速将采集物分装好,准备以最快速度空运至江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就连医生都未曾预料。

手术刚一开始,采集人员就发现李春玲的情况异常。

原本应该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采血的程序,但血液却缓缓地流了出来,且流速越来越慢。

仔细一检查,分离机器竟然出现了故障,导致大量血液无法回流,只能滞留在仪器储液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少女的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她感到天旋地转,生命仿佛像被抽干了最后一丝力气。

护士连忙将她推上手术床,但李春玲已然昏厥过去。

在场的医护人员一个个大惊失色,这位曾怀揣救人于危难的善良姑娘,却可能于此命丧黄泉。

好在经过紧急抢救,李春玲勉强恢复了生命体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此前付出的努力只换来了一半的造血干细胞,且因为术中出现意外,她的身体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打了这么一折腾,少女和家人无不心有余悸,最终放弃了再次捐献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祸得祸

王传龄这边原本只盼着能趁早接受移植手术,但当医生告知他原定的造血干细胞只到了一半时,他整个人仿佛被狠狠击中一般,怒火中烧。

“什么?只有一半?她这是在耍我们吗?”王传龄捂着额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质问道。

“情况确实如此,那位女士在手术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最终只采集到了预期量的一半。”医生解释着,语气诚恳。

“什么意外不意外!分明就是她出尔反尔,想害我死!”王传龄怒目圆睁,咆哮着,气得浑身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李春玲似乎是他生病的源头。

事已至此,王家人也顾不上什么矜持廉耻了,他们毫不客气地将事情经过曝光在网上。

号召网友与自己一同痛骂李春玲,还夸大其词地诽谤她见利忘义、薄情寡义。

一时间,谩骂声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将李春玲淹没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能够拯救一个家庭的善举,却遭到如此肆意的语言暴力,李春玲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痛苦的情绪漩涡之中。

就在她最失意的时候,母亲却突然来了一句重话:“你如果再捐献一次,你就别认我这个妈了!”

面临着家人的威逼,李春玲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善举会给家人带来如此重创。

可是,她已经踏出了那一步,现在退缩恐怕也于事无补了。

最终,在一片迷惘中,李春玲只能将手头仅存的那点造血干细胞送往江苏,希望尽管数量不足,也能给王传龄一线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微小的一线希望竟然奏效了!

尽管只有一半的造血干细胞,但或许是因为李春玲与王传龄的高度匹配度。

它们在进入王传龄体内后迅速繁衍生长,最终使他重新摆脱了病魔的威胁,重获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将仇报

然而,就在王传龄从鬼门关前抢救回来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痛骂李春玲,把她当成了肇祸之凶手。

自那之后,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王传龄夫妇俩就没少对李春玲进行人身攻击和语言谩骂。

令这个原本怀揣善意的女孩遍体鳞伤,再次陷入深深的自我谴责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王传龄捡回了一条命,但白血病给他留下的阴影却无处不在。

由于长期卧床休养,他原本强健的体魄早已不复存在。

医生告诫他,将来想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无能为力了。

对一个终日在工地上干活赚钱养家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龄本就只是一名贫民,现在连最朴实的收入来源都被剥夺了,生活质量便一落千丈。

面对这些艰难,王家人却没有自省和反思,反而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李春玲。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李春玲出尔反尔,未能按约定提供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才让王传龄陷入如此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王妻再次在网上发起了对李春玲的人身攻击,称她是个“说一套做一套”的骗子,更直言道:“她真不是个东西!”

一时间,满怀善意的捐赠者李春玲再次沦为了网暴的目标,承受着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双重打击。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李春玲彷徨地坐在宿舍的床铺上,痛心疾首。

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那番善意是否只是一场徒劳,到底是非曲直孰是孰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己及人

其实,生命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应该用是非曲直来衡量一个人。李春玲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止步,完全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

一次手术意外差点让她丧生,作为普通人的她哪里还敢贸然尝试?

那些诘问她的人,又凭什么要求一个平凡女孩子不顾父母哀求,去拼上自己的生命为陌生人做出牺牲呢?

即便出于爱心,也要先量力而行、三思而后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王传龄及其家人们显然无法体谅李春玲的处境。

在他们眼里,李春玲就是一个见风使舵、半途而废的骗子,是一个置他们于死地的“凶手”。

于是,他们毫不留情地在网上肆意辱骂和咒骂这个曾经满怀善意的女孩,让她遭受了无端的语言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做法,着实缺乏基本的同理心。他们固然有求生的权利,但难道李春玲就该被他们这般无情地羞辱和诅咒吗?

就算最后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也已经拯救了王传龄一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每个人都想获得世间最大的善意。可是,若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追求善意,恐怕终将把善意本身给毁掉了。

正所谓物极必反,王家人的肆意咒骂,不仅让李春玲遭受了精神上的双重创伤,反而激起了更多人对他们的不齿与愤慨。

生命的价值,远高于金钱利益和虚荣攀比。当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时,不应把自己的痛苦强加给他人;相反,若有幸得到别人的善意相救,就应心存感激。

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被仁爱与温暖所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