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有“汉中对”,东汉末年有“隆中对”,其中“汉中对”是韩信为刘邦提出来的,“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来的,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军事战略构想,究竟哪个更高明?二者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分析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韩信的“汉中对”成功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失败了。

成王败寇,判断一个战略决策高明不高明,最直接、最根本的一个条件便是否成功。众所周知,“汉中对”成功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顺利平定三秦,为刘邦击败不可一世的项羽奠定了基础。最后,刘邦经过艰苦作战,在楚汉之争中彻底击败项羽,统一华夏,建立自秦以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因此,“汉中对”成功了。

然而,“隆中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失败品,诸葛亮虽然辅佐刘备占据益州,建立蜀汉,但并没有消灭曹操、孙权,恢复汉室江山,只是魏蜀吴三足鼎立而已。诸葛亮在刘备以后,进行了多次北伐,然而由于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国力差距太大,每次都功亏一篑,无功而返。最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劳累过度,于五丈原前线病逝。因此,“隆中对”失败了。

其二,“汉中对”有成功的现实条件,“隆中对”没有成功的现实条件。

“汉中对”韩信于公元前206年提出来的,此时秦朝刚刚灭亡,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但是大部分诸侯都不满意,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项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韩信离楚归汉,后被萧何发掘,得到刘邦的重视。刘邦登坛拜将,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被拜为大将后,他向刘邦提出了著名的“汉中对”。韩信趁项羽前往齐国平定叛乱的时候,还定三秦,占据关中。此后,项羽一直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中,无法脱身,最后韩信平定了魏、赵、代、燕、齐等地,最后和项羽展开决战。如果项羽能够腾出手,和韩信、刘邦正面交锋,韩信估计也不一定是项羽的对手。

因此,秦朝覆灭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华夏大地处于最混乱的时候,为韩信的“汉中对”提供了现实条件,韩信才有所作为,最终实现“汉中对”中的战略,进而一统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他在出山的时候提出来的(刘备三顾茅庐),大约是公元207年。此时,曹操已经击败袁绍,消灭袁术,占据徐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放眼天下,曹操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后荆州刘琮一枪未发,便归降曹操便是畏惧曹操的铁证。诸葛亮即使再能干,当时留给刘备的地盘只有益州了。诸葛亮知天命,知道很难复兴汉室,但他依旧努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三,关中老百姓怨恨项羽和三秦王,曹操屯田制深得民心。

关中老百姓都是战国时期原秦国老秦人,而项羽却夺取了他们的家园,烧杀抢掠,坑杀二十万秦降卒,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原本是秦朝将领,却降了项羽,带着项羽杀害秦人,因功被项羽封为雍王、塞王和翟王。关中老百姓对项羽和三秦王恨之入骨,人人都想啖之,因此刘邦只要入关,“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占据北方后,开始实行屯田制,深得民心,老百姓丰衣足食,人人都能吃饱,自然不可能对诸葛亮蜀军夹道欢迎。因此,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进行得非常艰难。后来,司马懿、邓艾继续推行屯田制,曹魏国力越来越强,远远将蜀汉甩了十八条街。最后,继承魏国江山的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建立西晋。

结语

有人说,关羽丢了荆州,诸葛亮无法两路北伐,才令“隆中对”成为泡影,其实不然,即使荆州在蜀汉手中,诸葛亮也无法复兴汉室江山。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诸葛亮的“隆中对”比韩信的“汉中对”差得太多了,“汉中对”更高明,因此刘邦最终统一天下,而刘备却含恨死去,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