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中国著名画家、艺术家,主要创作的是油画和壁画,在业内有很高的地位。他的《西藏组画》在拍卖行去卖出了1.61亿人民币的高价,是当代最贵的油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艺术创作之外,陈丹青还热衷于上各种电视节目,发表演讲,很多人认识他就是因为《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陈丹青表达观点时从来不拐弯抹角,这也给他招致了很多非议。

女儿不会读中文,不会写中文

在十几年前陈丹青前往新加坡演讲,讲的主题是母语和母国,新加坡的主体民族是华人,所以这个主题算是切合了新加坡人的需求。

他说:“因为在海外的华人,讲不讲母语或者讲到什么程度,无非涉及到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自尊心,另一个就是安全感。其中的例子根本举不过来,语言的隔阂很容易让我们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女儿在美国长大,她对于中文的掌握仅限于口语,会讲一些很基础的中文,但她看不懂中文,同时也不会写中文。

我在中国有很多读者读我的书,但是我的女儿从来没有读过我的任何一本书,这是有点遗憾的事。

语言隔阂造成的困扰

除了我自己的例子之外,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在海外的华人家庭受到语言不通之苦。我在欧洲见到过很多温州人,在美国见过很多福建人、广东人,有很多家庭的隔阂就来自于家庭两代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两代人很难有效交流。

离开家庭,到了海外社会中,这种由语言隔阂引起的矛盾就更多了,给你开个罚单,寄给你一张传票,你都看不懂上面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美国和欧洲的海关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华人,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说不来英文,在海关官员面前一句英文都不说出来,只能找其他游客帮忙,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中文教育在没落

语言涉及到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安全感,我们纵观全球的历史,如果有一个国家要侵略其他国家,干的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摧毁你的语言,强制说其他语言。

现在我们国内有一个问题,就是中文教育江河日下。我在清华大学碰到的所有博士生、研究生,写文章写不下来,写字条写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回国之后,在全国四十多个地方开讲座,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其他高校,你都能看到类似的语句不通、错别字,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有些受不了这个状况。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年轻一代,大学教授、中学老师、小学老师甚至大作家大文豪都不能免俗。

德国有一个汉学家叫顾彬,他就提出来现在中国当代的作家有一个通病就是语言不行,说的是中文掌握得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批评,毕竟作家是靠文字,靠语言来吃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国当代的作家很少有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以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文化眼光和知识结构不可能高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