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和汇率,是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2022年,利率和汇率下行是不是大趋势?利率大概率存在上半年向下微调、下半年向上回调的U型走势;汇率全年波动可能较大,不过料定会控制在6.3-6.5之间,不会出现剧烈波动。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资产配置要高度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收支平衡。

一、2021年利率基本稳定,汇率一路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处在疫后经济恢复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偏向于维持经济稳定,消解资产泡沫。利率政策上基本稳定,直到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开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下调5个基点至3.8%,5年期以上维持4.65%不变。在此之前,LPR已经连续19个月保持不变。

当天,人民银行还正式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开展了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从操作结果上看,无论是1年期MLF(2.95%)还是7天期逆回购(2.2%),操作利率均与上期操作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疫情频发、经济受扰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快速恢复稳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21年1-11月,我国进出口增速达到31.3%。前三季度,货物出口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达到了27.8%,创十年以来的同期新高。前三季度,中国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4.1%,有序出口防疫物资和疫苗,支持全球抗疫合作,展现大国担当。

去年外贸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也导致全球一致看好人民币,推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 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与一篮子货币双双升值。1元人民币兑美元从年初的0.1533一路升值到0.1574,累计升值2.68%。即使去年9月以来美元不断走强,人民币仍然维持稳健。人民币升值的背后,得到了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共同支持。

二、预计2022年利率将前降后升,呈现U型变化趋势

理论上来说,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六个因素决定着利率水平。但实际操作上,央行基本不会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主要考虑的是宏观经济目标、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五个因素。

1、宏观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决定了利率水平不可能大起大落。

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宏观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但资本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地产风险处置、消费复苏进展等仍存担忧。

2021年全球经济仍处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挑战。北美和欧洲经济体借助强力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推动全年经济增长高于潜力;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于潜力,因政策刺激有限、疫苗接种率仍相对较低、人员流动限制更加严格等。

中国则处于两者之间。中国工厂复工早于其他经济体,出口贸易繁荣使得去年上半年经济实现强劲反弹,为我们略微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企业杠杆过高的问题提供了空间。

去年下半年,我们的经济经历了上半年的强劲反弹之后又经历了快速放缓。由于内需疲软,中国无法如美国一样将快速上涨的生产者价格转化为消费者价格。因此,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2022年的经济政策基调。

2、为快速企稳经济颓势,上半年存在利率小步下调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全面减速,投资减缓,需求不振,经济主要靠出口支撑。而美联储在货币政策选择上暂时还处于Taper即收紧和加息预期状态,让我们面临难得的货币政策反向操作的时间窗口。

在这一宝贵的窗口期,宽货币、宽财政、宽信用需要尽早发力。窗口期过后,如不及时同步货币政策,将面临巨大的外资外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外来经济压力。

政策发力,货币先行。2021年12月份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维持不变。很显然1年期LPR 5个基点的下调是低于经济预期的。国证大数据认为,2022年上半年将是最佳降息窗口期,预计短、中、长期融资利率都将适度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大概率会同时降低5个BP,分别降至2.15%/2.90%/3.75%/4.60%,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趋稳回升。

3、欧美利率上调,我们必须做出同步回应,下半年存在利率上调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2月初,G10央行之一的新西兰联储在连续第二个议息会议上采取了加息行动,打响了发达国家疫后利率上调的第一枪。紧接著。英格兰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分别做出了全年最后一次利率决策。12月16日,英国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个基点至0.25%,成为第二家加息的G10央行。美联储选择了Taper即收紧和加息预期。欧洲央行选择了观望。 英美央行对利率的操作释放出哪些重要逻辑、前瞻信息?

一是全球主要央行将从抗疫的宽松货币时期全面转向对抗通胀的货币收紧时期,预示海外通胀压力将在年线层面持续,通胀保值资产正在走强。

二是英美央行互为重要的前瞻加息信号,历史上一直存在。

三是英美欧央行在抗通胀大方向一致的同时,由于各自经济条件的差异,在“抗通胀五支箭” (即进口、生产、原油、货币数量和货币利率)具体操作上存在节奏差异。这一差异即为我国经济稳增长宝贵的时间窗口。

面临全球货币紧缩和财政刺激都在导向利率上行的这一局面,从国内市场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宏观环境肯定是不同的,核心原因是美联储的taper导致的国内政策操作空间不同。上半年国内政策操作空间大,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刺激宽松,存在1-2次小步降息的空间。下半年,整个基本面将在出口替代强化,全球货币紧周期下需求疲弱,受此影响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将减速,新基建下半年也难以继续作为稳增长的主导力量,在CPI上行、PPI大幅下行直至转负、通胀剪刀差反转、猪周期上行、通胀预期变强等因素的共通作用下,基本面转为偏滞胀风险。

因此,下半年自主货币政策的窗口期不复存在,货币政策将被动趋紧,将会有数次小步加息,以消解滞涨,减缓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低外汇回流的速度。据此,国证大数据判断2022年下半年的9-12月份,央行将不得不依据全球货币政策趋势调整我们的货币政策,至少加息1-2次,每次5个BP ,MLF和LPR利率将同时上调。

三、人民币汇率面临下行压力,但应在央行可控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利率、国际收支情况、通货膨胀、货币当局的干预等因素决定着汇率水平。抛开疫情和金融危机不谈,汇率通常可以被看作是各国货币政策的延伸,反应的是政策制定者在当前大环境下,是想踩油门还是踩刹车。

去年,在中国外贸持续繁荣、经济复苏基本面良好、人民币资产避险情绪增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大部分时间里易升难降,一路走高,令央行年底不得不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予以降温,以免过强的人民币给外贸带来副作用。央行的举措来得非常及时,很快又回到了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趋势。一方面,它有助于缓解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显示出独立平衡格局。

2022年的国际形势与2021年将截然不同。特别是东西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差异对我国汇率会产生较大影响。

因东西方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不同,2022年这些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似乎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带来一些重要影响,西方国家货币收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将会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最近变异毒株Omicron 出现,跨境和国内流动性可能会再次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西方的融资成本升高可能会吸引更多来自国际投资者的证券投资流入,并支撑美元、欧元等西方货币相对于人民币走强,令2022年的汇率波动可能会更大。

从时间节点上看,在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估计还难以停止。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更多的全球订单涌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受益于较好的外贸前景,仍将呈现上升趋势。人行仍需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加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管理,避免押注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预期将再次上升。

但在2022年下半年,在经历连续一年半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出口的增速也可能将逐步放缓。人民币汇率还将面临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复苏、疫情的发展演变低于预期、全球资产价格调整和部分新兴市场的恐慌收紧等外部风险。届时,将检验人民币资产是属于避险资产还是风险资产。在内部,人民币还会面临由于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和在此背景下的改革带来的风险。如果国内住房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风险释放,市场风险偏好可能降低,人民币汇率将看跌。

当然,如果明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外贸企业的财务压力可能会继续缓解,人民币汇率可能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综合上述因素,国证大数据预计人民币在春节后到二季度或将承压向下带来贬值压力。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可能是相对可控的。首先,春节前累积的换汇需求将继续支撑人民币。其次,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受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风险溢价可能继续保持低位。

因此,在国内宽货币、美联储加息的环境下,2022年人民币可能贬值,但幅度有限,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半年运行在6.3-6.5区间,下半年在6.5-6.6区间波动。

四、复杂经济形势下的利率与汇率变化,如何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1、高度重视流动性,不建议投资房产。

2022年,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资产配置应该高度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收支平衡,谨慎使用杠杆。建议每个投资者为家庭预留出1年以上的生活开支、房贷还款金额和应急准备金,以应对失业风险和环境波动。可适当配置银行大额存单、货币基金、国债等资产,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不太建议在2022年投资房产。受房产调控政策、房地产税即将试点的影响,部分地区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开始出现下跌,成交量也出现明显下滑,这对刚需购房者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但对投资者并不友好。因为房产投资对现金流的消耗太大,房价短期内出现上涨的概率不高,加上交易的周期较长,资产的流动性不佳,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很难快速变现。因此,不建议对房产进行大手笔投资。

2、提高资产收益率,配置权益类资产。

在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为了跑赢通胀,在本金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要注重提高资产收益率。

经历去年12月份的全面降准又定向降息,以及一季度可能的再次降息,市场上的资金将更充裕,这对于权益市场的利好作用不言而喻。此外,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专精特新”等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外资已经连续多年增持中国资产。

建议适当配置私募股权基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获取更高的潜在收益率。

与此同时,为了分散风险,还要进行多样化配置。如果把全部资产“押宝”在某一类投资上,那相当于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建议分散布局、合理配置、长期投资,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市场波动。

3、2022年,普通投资者赢得市场的另一关键则是,选择靠谱的专业机构。

无论任何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散户作为一个整体,能取得比机构投资者更好的收益。无论是大牛市的美国,震荡市的日本,还是过去十年指数偏向熊市的中国。机构投资者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平均收益率,都超过了散户。

【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