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哲民参加西部民歌(花儿)歌会 (受访者供图)

他原本是白银市景泰县粮食系统的一名卡车司机,但歌声让他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30多年来,他登上过景泰县春晚和白银市众多演出活动的舞台,也在省内外多地电视台和央视的舞台上亮过相。他就是景泰县远近闻名的草根“歌星”李哲民。

卡车大叔初露锋芒

李哲民今年63岁,有着30多年演出经验的他,一站上舞台便气场全开,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征服观众,收获了热烈的掌声和众多称赞。

朴实的李哲民曾经是一名卡车司机,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于县乡各粮站、粮管所之间拉运粮食。为了给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点乐趣,他一边开车,一边听着磁带学习唱歌。

“我没有专业学习过,学歌全靠磁带。”李哲民说。1990年,景泰县粮食系统举办卡拉OK歌手大奖赛,他报名参赛,并以一曲《小白杨》斩获一等奖,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自此,他对音乐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一有工夫便练习,一有机会便参加景泰县组织的各种唱歌比赛。

随着“露脸”次数的增多,李哲民这个年龄偏大的非专业歌手逐渐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97年,景泰县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李哲民受邀参加演出。这是李哲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舞台,面对上万名观众,他对自己的表演还算满意,但也看到了自己与专业歌手的差距。

“真正登上大舞台演出的时候,我已经三十七八岁了。和专业歌手相比,我的年龄和并不专业的演唱都是短板。”李哲民说。他决定找专业声乐老师进行系统学习,提升音乐素养和演唱水平。

一路前行成就梦想

在专业声乐老师的指导和朋友的建议、帮助下,李哲民的发声、舞台技巧和形象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参加了景泰县青歌赛、白银市青歌赛等,以及省市县多场文艺调演活动。舞台上,他年龄的“硬伤”与雄浑大气、自然得体的台风结合起来,反而成为了许多观众和评委心中的“加分项”。为了不断提升自己,2005年,他又进入景泰县新星普教艺术团,学习萨克斯演奏。

在李哲民的影响下,小儿子李磊也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2009年9月,在央视“非常6+1”栏目白银赛区海选中,李磊进入五强。在随后的甘肃卫视“梦工厂”演出环节,作为儿子啦啦队成员的李哲民现场演唱了一曲花儿为儿子拉票,结果父子俩被央视导演看中,率先获得了进京参加节目的资格,李哲民也入选“非常6+1”栏目备用选手库。2011年12月,李哲民获得央视“非常6+1”2011年度总决赛“最美声音奖”。2012年、2013年,他又受邀先后参加了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和“黄金100秒”栏目。

此后几年,李哲民演出的道路越走越宽,不仅受邀参加了一些外省卫视的节目录制,还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甘肃(白银)分会场、景泰县多届春晚和运动会的文艺演出活动。2023年5月,李哲民又赶赴银川,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与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53名专业歌手同台竞技,最终喜获优秀奖。

把歌声带给乡亲特别有意义

音乐不只是年轻人的梦想。李哲民退休后,又带着他的黄河石林艺术团跟随景泰县文化馆不定期地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了演出,他将自己的小货车改成了艺术团的专用道具车,还和团员们承包了从舞台搭建到灯光、道具、乐器等再到演出所有的活儿。

“最近,我们正忙着和景泰县文化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这些年来,我们每年至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0多场次。”李哲民说。在他看来,把演出带到乡下,把歌声带给乡亲,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不仅能给乡亲们送去欢乐,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我会在唱歌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唱到唱不动为止。”李哲民笑着坚定地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盈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