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6月12日,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启动发布仪式在南大仙林校区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作为南京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在启动仪式上向南大师生阐述书法的重要性,她将与南大学子面对面,传教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孙晓云、谈哲敏、徐宁共同启动“大美书法”通识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晓云、谈哲敏、徐宁共同启动“大美书法”通识课

“去年,高校书法教育已经上升到与美术教育平齐的一级学科,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孙晓云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同步推出的书法临本系列是一套面向书法初学者打造的便携式随身装套本,内容包括文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使用中楷书写更便于入门读者临摹使用。

随着由孙晓云题字的“大美汉字”卷轴的缓缓展开,“大美汉字”通识课正式发布。据介绍,“大美汉字”课程将进一步丰富南大通识课的体系结构与“大美南大,各美其美”的美育内涵。紧紧围绕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创新精神与创造潜能,在文化交流中,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底蕴,为中国声音同频扩声。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有读不完的形态,道不尽的意蕴。书法之美是高级的,它不仅是中国文字之美,它所推崇的形、趣、境、韵、味等格调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六年来,南大书法研究院在孙晓云主席的带领下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了一系列书法普及和推广活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展览,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培养了一批书法艺术人才。这不仅为江苏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在启动仪式上表示。

南京大学自建校以来,拥有着较高的美誉度和艺术教育传统。这里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艺术系,徐悲鸿、宗白华等艺术家和美育家曾在此支教,为南京大学传承丰厚的美育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美汉字”通识课的开设与南京大学丰厚的美育传统密不可分。

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表示,在大学校园加强书法研究和书法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南京大学开设“大美汉字”通识课的旨归所在。

“文以载道,书以载文。书法有法,不只是篆隶章草、简帛朱墨的森严法则,还是经史子集杜诗韩文的庄严法则。‘大美汉字’美育通识课是南大在全国高校首开人工智能AI通识课之后的又一育人创举。”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陈云松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6月,是南京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重要举措,也开启了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新篇章。六年来,书法研究院在孙晓云主席的带领下,将中国书法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重大题材创作,开办主题讲座,拓展公益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出版书法书籍和书法研究领域国家核心刊物,把研究院打造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江左重镇,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第一个南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