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近日,由科学技术部主管、我国直接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全国性报纸——“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道了启迪之星·天开园京津冀协同及国际化创新基地。

文中指出,该基地在半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接待来访233次、达成资源对接近600次、开展活动75场,以及注册企业近40家等。此外,基地还积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高校和企业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孵化—产业化"一体化模式,并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京津冀联动和海内外协同。

下文是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的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道截图

仅运营半年时间,这里就接待来访233次,达成资源对接近600次;开展活动75场,其中京津冀活动18场;注册企业近40家,在孵企业均具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总数近40项。这里,就是启迪之星·天开园京津冀协同及国际化创新基地(第197区)。

2023年9月2日,在“百企进天开”活动中,天津市副市长朱鹏向启迪之星交付了4号楼钥匙。如今,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集聚了国内外高校高端人才和项目近百人/项。该基地还联合清研陆石在天开园设立了总规模2.5亿元的投资基金,目前已投资多家天开园企业。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助力培育天津创新内生动力。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推进建立产学研科创联合体。2024年1月26日,启迪之星·天开园联合入驻企业瀛德冷链与天津商业大学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达成合作,共建产学研科创联合体。目前,该联合体已帮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15项、横向课题2项,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天津商业大学4项科技成果转化并入驻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

此外,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积极推进入驻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发展。其中,启迪之星·天开园为瀛德冷链对接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推进液化天然气(LNG)产业蓄冷技术升级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为智医对接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围绕智慧医疗检测设备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该项目产品已应用到多个医院;为世纪伟康对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年产值达千万元。

打造“孵化—产业化”一体模式

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积极联动天津海洋园、福星IC、生态城、启迪辰星等基地,打造“孵化—产业化”一体化“1+1”模式。

目前,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已协助多家入驻企业拓展或建立科研与生产基地。协助瀛德冷链在天津市北辰区、津南区、西青区拓展数字化生产基地;协助世纪伟康在天津市武清区设立合成生物生产基地;协助百福汇原康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静海团泊校区设立产学研合作及生产基地;协助白马星球在华苑科技园设立培训基地;协助天津理工大学手语机器人项目在天津高新区海洋园基地成立鲸言科技;协助思维链在天津高新区海洋园基地设立天津思维链智能科技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多次携天开园企业走访龙头企业对接合作。

链接京津冀、连通全球

为更好地链接京津冀、连通全球,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推动企业“走出去”,实现京津冀联动和海内外协同。

2023年8月28日,英国剑桥科技园总经理简·哈钦斯一行到访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考察调研,了解园区运营模式、孵化合作及资源协同等事宜。2024年3月25日,启迪之星·天开园团队组织召开“启迪之星·天开园两国双园交流会—法国专场”国际会议,进一步推进在孵企业海内外协同。

在推进企业“走出去”方面,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实施启迪·∞计划,依托启迪控股全球创新网络,在渠道拓展、市场协助、订单管理、商务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助力。2024年1月29日,瀛德冷链正式加入启迪·∞计划,启迪·∞计划工作组先后为其对接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拓展。

为推进京津冀联动,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协办“科创中国”生态低碳产学融合会议等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年1月11-12日,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团队邀请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副院长李冰等一行赴天津交流,天开集团董事长张雪颖出席,三方就深化合作开展座谈。2024年3月14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吕冬姣一行到访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文军等出席座谈会。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区域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原标题:启迪之星·天开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建京津冀协同及国际化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