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挂靠证书躺赢 不料落入骗局赔钱

上海宝山:成功起诉34人诈骗团伙

把证书挂靠在合作单位,不用上班就有收入进账。这令人心动的“广告”,其实是骗子设下的圈套。日前,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成功起诉一起诈骗案。

2022年8月,杨某接到某教育公司梁老师的电话,称只要把相关证书挂靠在合作单位,不用上班即可赚取兼职费用。杨某有BIM(建筑信息模型专业技能)证书,便向梁老师咨询具体事项,并按梁老师要求发送了身份证和证书照片。不久,梁老师答复杨某,某公司要与杨某签订合同,并将一次性支付杨某22万元。

如此高额的回报让杨某心动不已,然而,梁老师告诉杨某,签合同前需先付2500元,由该教育公司办理相应手续,才能将杨某的证书放入人才库。杨某支付费用后,梁老师又以网签要办理上岗证为由继续收费,并“鼓励”杨某多拿几个证书挂靠兼职。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时间,杨某就支付了4万余元,但所谓的证书、合同迟迟不见踪影。后来,梁老师的手机号码成了空号,杨某这才发现被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事实上,打电话给杨某的根本不是什么教育公司,而是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负责人吴某2020年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要从事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因没什么生意就开始做碳排放管理师、风险评估师等培训。吴某交代,这些由机构自行培训后颁发的结业证,既没有人社等部门的认证,也不是职业准入资格证书,实际上没用,根本挂靠不出去,他们也没有合作单位,纯粹就是为了骗钱。

该团伙锁定目标对象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对方,谎称可以帮助挂靠合作单位赚取兼职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实施诈骗。随着被害人越来越多,要求退款的人也逐渐增多。而这竟让吴某发现了新“商机”。

2022年,吴某又成立了一家法律咨询公司,根据掌握的信息联系被害人,询问是否遇到办证被骗的情况,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被害人维权为名,向被害人收取398元至3980元不等的服务费。而所谓的法律咨询服务,就是建议被害人通过12315投诉。

纸终究包不住火。2022年11月,公安机关将吴某等34人抓获。经查,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全国有700余名被害人上当受骗,被骗金额达900余万元。

2023年5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宝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认为,吴某等34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于2023年6月以吴某等人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4月25日,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吴某等34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六个月不等,分别并处罚金10万元至1万元不等。

检察官提醒,证书挂靠行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对持证者而言,证书挂靠看似躺着就能拿钱,一旦出现问题,持证者也要承担责任。因此,证书挂靠并不牢靠,千万不要被不劳而获的思想诱惑。

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