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前,我们基本都快生存不下去了,但谁都没想到,我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位于吉隆坡市中心南部的Proton Jaya Johan,是宝腾汽车马来西亚数百家经销商的一员,而该店店长不但见证了,宝腾汽车作为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的辉煌和衰落,更见证了宝腾汽车的再次腾飞。
数据显示,2017年时,宝腾汽车年销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20多万辆下滑至6万辆,市场份额也从巅峰期的73%,跌到了11%。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快速下滑,导致宝腾汽车连续9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金额高达16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为24.6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2018年开始,宝腾汽车却再次焕发生机,销量从2018年时的64,744辆增加到2023年154,611辆,增长超过138%,市占率也从11%增长到19.4%。财务状况更是从连年亏损,到2019年时实现扭亏为盈,并在2023年实现2.9亿林吉特(约为4.5亿人民币)的利润。
“去年销量同比前年翻了一番还多,今年数据应该会比去年更好。”聊到对于今年门店的经营预期,店长言语中充满了信心。
据官方数据显示,根据2023年业绩表现,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经销商平均单店销量同比增长140%,3S、4S店盈利面达81%。相比面临着“内卷”和“价格战”的压力,而普遍经营困难的国内各大汽车品牌经销商,马来西亚宝腾经销商无疑要“幸运”得多。
从濒临破产到经销商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品牌出海,成为马来西亚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宝腾汽车可谓再次迎来了“人生巅峰”,而在宝腾汽车重回巅峰乃至更上一层楼的背后,有一股来自中国的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中国“伯乐”遇上马来西亚“ 千里马 参数 图片 )”

吉利与宝腾的邂逅,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更不如说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大力推动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推动下,于1983年由马来重工和日本三菱分别出资70%和30%,成立了宝腾汽车。1985年宝腾汽车推出首款车型,并在1988年时,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73%。
自此,宝腾汽车也成为了马来西亚人民心目中的“国民汽车品牌”。
然而,随着东盟自贸区关税计划的颁布,汽车产业在2005年迎来贸易自由化,受到国外强势车企,特别是日本车企的冲击,宝腾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而面对持续亏损的局面,三菱也于2005年将股份出售给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
随着业绩持续恶化,2012年,宝腾被出售给DRB-HICOM(以下简称DRB)。由于缺乏汽车产业的经营经验,DRB收购宝腾后依然没能扭转其市场表现低迷的状况。
是选择“躺平”,国内市场被日系车企一步步蚕食,彻底放弃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亦或是选择“抗争”,引入合作伙伴,寻求技术和资本的支持,大力推动本土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
宝腾汽车选择了后者。
在得知宝腾汽车正谋求国外车企合作的意向后,包括本田、大众、PSA集团等23家国外车企向宝腾发出了合作意向,其中就包括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吉利与宝腾的结缘,还要始于20年前。彼时,在国内飞速发展的吉利,希望能够开拓海外市场,而马来西亚被吉利视为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起初,吉利希望在马来西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通过CKD的方式在当地组装生产车辆,最佳合资对象便是宝腾汽车。为此,主导此事的安聪慧,试图找到宝腾方,希望吉利能与他们进行合作,但宝腾方对此并不感兴趣。
一方面,当时宝腾在马来西亚“如日中天”,从技术水平到生产实力,从销量规模到盈利情况,各方面表现都优于吉利;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出于“保护本土汽车工业”的目的,也对吉利的合作意向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那时,宝腾实力比我们强,吉利对他们是仰视的。”回忆过往,安聪慧依旧记得,那一年吉利与宝腾接触,宝腾方面只简单带吉利团队在工厂周围转了下,甚至连工厂产线都没安排参观。
虽然,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步伐遭遇了挫折,但经历这件事,“一定要把吉利发展起来”的念头,便在所以吉利人内心落地生根。
时过境迁,宝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日渐沉沦,而吉利却埋头苦干,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最终成长为国内外市场不容忽视的汽车“产业大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知宝腾正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时,吉利第一时间与之接触。

吉利之所以会再次选择宝腾,首先,是出于战略布局需要考虑。随着东盟经济的快速增长,拥有庞大人口规模的东盟,对于汽车消费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马来西亚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在东盟10国中的出口份额(东盟10国出口份额中,马来西亚占比高达30%),亦或是制造业水平都处于东盟领先地位,只要能够成功打入马来西亚市场,便意味着吉利的东南亚出海战略便成功了一半;
第三,东盟不少国家对于本土汽车工业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因此与当地本土汽车品牌合资,能够避免很多政策上的“壁垒”。加之,虽然步入21 世纪 后,宝腾汽车遭遇了重重危机,但其品牌知名度、技术底蕴依旧保留着,再加上也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储备,能加快吉利的出海步伐。
基于以上多方面因素,吉利坚定选择与宝腾开战深入合作。最终,2017年5月24日,吉利与DRB成功签约,正式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豪华车品牌路特斯51%股份。吉利的商业版图因此延伸至东南亚,旗下产品谱系增加了豪华跑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塑”宝腾

吉利的入股,给宝腾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赋能,更多的是基于相互尊重的“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吉利入股宝腾期间,发生过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当时,对宝腾有收购意向的车企中,出家最高的PSA给出了5倍于吉利的价格。在了解到PSA的报价之后,参与收购谈判的吉利团队一度认为,这次收购意向很可能要“告吹”了。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最后时刻做出了拍板,抛出了一个让马来西亚和宝腾方面无法拒绝的“价格”,即吉利放弃一直坚持的“50:50”合作方案,而是主动“让出0.1%的股份占比”。
对此,签约后李书福说出了自己的三点原因。
第一,出于对宝腾这个品牌和对马来西亚本土民族工业的尊重。想要在当地发展,必须获得合作方的信任,而信任首先来自尊重,出让0.1%股份,让宝腾汽车还属于马来西亚人民,更容易获得感情上的认同。
第二,吉利仍然拥有着对宝腾的管理权。马方控股宝腾,能使宝腾继续享有马来西亚与东盟贸易政策上的优惠政策,当地政府也会继续扶持宝腾发展,对吉利在当地发展有利。
第三,马方执意控股宝腾,也意味着他们没有想要放弃这个品牌,而是真正想通过联合把它复兴起来。在这一点上李书福也是真心想要成全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欧 美日 韩等车企“强盗式”的收购方案,吉利主动让出“0.1%的股份”,让马来西亚和宝腾汽车看到了吉利对于他们的尊重。
宝腾汽车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就如同“一汽”之于中国,它是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品牌,更是马来西亚汽车工业的象征。如果当初吉利毅然决然采用控股方式参与合作,必然让马来西亚民众认为宝腾不再是自己的“国民品牌”,这不仅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感情,也很难获得现有的市场认可度。
出于对马来西亚及民众的朴素情感考虑,以及让宝腾汽车的未来发展更顺风顺水,吉利选择退一步,而马来西亚和宝腾方面也看到了吉利的诚意,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喜结连理”。
对此,当年参与收购的马方高层,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马来西亚不是想找一家企业简单地收购宝腾,而是要找一位真正能够帮助宝腾发展的伙伴。”
“0.1%的智慧”背后,也与吉利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布局的深入思考和前瞻洞察息息相关。
吉利的目标,是既要坚持全球化,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全球网络、服务全球市场、对接全球资本;又要做好本土化,抓住本土化市场机遇,做好技术产品、服务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最终,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消费体验。
在这样的思考下,双方基于平等尊重、互信互利,以及在战略、文化、产品上的高度契合,既保持了宝腾品牌的独立性和历史传承,也实现了宝腾的跨越式发展和品牌复兴。
为了“重塑”宝腾,让宝腾重新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品牌,并在10年内进入东盟前三大品牌行列,在入股宝腾之后,掌握管理权的吉利针对宝腾制定“北斗七星战略”,即围绕人才、渠道、成本、质量、产业链、工厂改造以及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全面提升宝腾本土创新能力,推动了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和员工专业技能培养,力求实现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最大化。

“我们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尽快盈利,第二个目标马来西亚第一,第三个目标就是东盟前三。”在成功入股宝腾汽车之后,被任命为宝腾汽车CEO的李春荣,向吉利控股集团董事会提交了十年发展计划和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6年多发展,吉利“重塑”宝腾之路,也迎来了阶段性成果。
产品层面,在从中国向马拉来西亚导入的宝腾X70、X50、X90等车型,一经上市便引爆马来西亚市场,成为各自细分市场冠军。宝腾汽车连续4年销量持续攀升,从2018年64,744辆增加到2023年154,611辆,增长超过138%。对于年销量规模在60万辆左右的马来西亚市场而言,这一成绩实属斐然。
出口层面,宝腾的销量也从2018年1388 辆,增长至2022年的5409辆,同比暴涨290%,是马来西亚市场出口最多的汽车品牌。
产能建设层面,宝腾在马来西亚成功建设了2个主要生产基地,总产能高达31万辆。同时,也从中国引进了吉利最新发动机工厂生产技术和产线,进一步提升了本地化能力。
渠道拓展层面,在吉利接手宝腾前,宝腾经销商70%以上是1S服务,即只卖车、不修车,因为经销商对宝腾品牌没信心,不愿意做售后服务。而在吉利入股宝腾之后,宝腾经销商网络不但成功开拓至全球15个市场,在马来西亚,宝腾经销商数量更是高达296家,覆盖马来西亚全国。此外,经过多年努力,宝腾3S/4S经销商数量也增长到157家,这个数字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排名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组织、产品、人才、价值观都是一场洗礼。”李春荣强调,通过宝腾汽车这个中马双方合作案例,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不是说靠一款车,靠一个商业模式做到今天,事实上是整个吉利汽车全体系化的能力反映在宝腾”。
吉利与宝腾的牵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是打造了从简单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的宝腾经营模式,更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全新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速推进“AHTV”项目,吉利出海迈入新阶段

当下,中国车企出海正如火如荼,但多数车企的出海方式,更多选择的是技术和产品出海,而吉利却选择了一条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但前景更广阔的出海方式,那就是体系和全产业链的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入股之后,宝腾汽车在短短不到7年时间便迎来彻底重塑,这一切也被代表宝腾与吉利合作的另一个股东DRB-HICOM集团看在眼里。
DRB在马来西亚可以说家喻户晓,集团掌舵人萨义德是马来西亚十大首富中唯一非华裔籍企业家。DRB旗下业务覆盖飞机、轮船、钢铁、火车、煤炭、邮政、建筑、汽车、银行,甚至包括军事工业制造等业务,并且这家企业还几乎垄断着大众、奥迪等在马来西亚的生产销售渠道。
在马来西亚,人们用“无所不能”来形容这家企业。
有着宝腾汽车这个“珠玉”在前,DRB看到了与吉利深度合作的广阔市场前景。为此,在宝腾汽车项目之外,DRB与吉利在马来西亚工业领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1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北京亲自见证吉利控股集团与DRB-HICOM集团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Automotive Hi-Tech Valley”,简称AHTV)建设展开更广泛深入合作。
该项目旨在从“产、学、研、城”四大维度,聚焦汽车研发、制造、测试和零部件等产业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助力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成为东盟新能源和新技术研发制造高地,打造中马经贸合作标志工程。
AHTV项目最核心的关键在于“产”。
如今,丹戎马林生产基地生产的是宝腾部分自有技术车型,与吉利技术的4款车型。而按照规划,AHTV项目计划到2035年,在基地形成5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其中50%服务出口。同时,打造100万套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其中50%服务于全球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国拥有汽车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不同,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链体系发展停滞了近20年,导致汽车产业成本高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魏梅向新车新技术透露,“以宝腾为例,马来西亚这边零部件成本,比中国国内平均要高出30%以上。”
过高的零部件成本也劝退了很多想在马来西亚“落户”的国外车企。
不过,随着AHTV的顺利推进,以及吉利通过宝腾汽车打下的基础,先后已有28家包括中国供应商在内的全球供应商,在丹戎马林生产基地建厂,并带来10余项新技术,为吉利导入的四款宝腾产品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宝腾汽车,也将在吉利牵头下,吸引并助力更多中国汽车供应商在马来西亚落户,中国供应链体系出海也将迎来新篇章。而逐步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势必将吸引其他国外车企进入马来西亚。
需要明确的是,如此庞大的产能,并非只是为吉利或宝腾服务,而是为全球车企服务,也即除宝腾和吉利旗下汽车品牌之外,丹戎马林生产基地也欢迎其他国内外车企入驻。并且,由于“AHTV”产业园合资公司采用了与宝腾一样的“50.1:49.9”股权架构,由DRB控股,因此其他中国车企入局后,不用担心与吉利的竞争问题——这也将加快中国车企的出海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成熟的供应链,也必然需要更多成熟的人才,而在“学”的维度上,吉利展现出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教育投资决心。
在中国,吉利在教育领域拥有7所大学,近8万在校生,因此拥有丰富的教育和教学资源和实力。而在推进AHTV项目中,吉利将会充分利用其在教育领域的优势资源,同步展开教育领域的深耕,将产教协同模式引入,将吉利的行业经验和知识传递给马来西亚,为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工程师和技工技师。
在此过程中,吉利也将实现教育与产业、国内与国外“双循环”的打通。未来,吉利教育将与吉利产业生态协同,走向海外,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链解决方案。
有了产业,有了人才,就意味着有了先进技术研发的基础。因此,吉利将基于“产”“学”两大产业基础,发挥宝腾汽车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做大“汽车+”产业发展体系,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导入,力争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在马来西亚也还是日企的 领地 ,我们中国汽车要在日本汽车这么强大的领地上跟他们竞争,我们要全产业链竞争,不是一个整车厂,不是一个出口能够解决的。”在魏梅看来,吉利当下在AHTV项目中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中国车企、为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奠定地基。
对此,李春荣也表示:“我们的AHTV,就是要实现本土化,更要实现全球化。就比如,往前推10年,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大幅带动了日本供应链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未来马来西亚这边的供应链也将会主要由中国供应商构成。”
基于“产”“学”“研”三大产业体系优势,吉利的最终目标是,将丹戎马林AHTV由单一的宝腾汽车工厂蜕变为一座以汽车工业为核心的卫星都市,紧邻吉隆坡,凸显马来西亚在东盟的地理核心优势。此举不仅服务于本地宝腾,更辐射至泰国、印尼、越南等邻国,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的共赢生态。
从单纯的产品输出、技术到体系和全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中国车企的“走出去”战略正逐步深化。吉利与DRB深度合作开展的AHTV项目,不但是吉利加速出海的最新战略,更是为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出海铺就了一条“南山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书福在2018年5月21日的《台州日报》上发表的《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文章中,曾写道:“这条路实在太过艰辛,这条路也确实诱人,这条路上时而景色秀丽,时而阴云密布,我们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参加了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虽然跑得腰痛腿软,浑身浸满汗水,有时还出现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神秘,勾起了我们无穷的想象,探索远方秘密的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已经扬起的创业风帆推动我们走向无限可能的汽车世界。”
如今回过头来看,从小小的台州走向全国,进而冲向全球;从艰难收购沃尔沃,到入股宝腾布局东南亚市场,再到推进AHTV项目,为中国汽车工业站上全球之巅铺路……过去几十年间,吉利一路走来的每一小步都如同李书福在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充满艰辛和困苦,但吉利却始终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勇敢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