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云闲

周大福的股价还在下挫。与端午节小长假前9.77港元的股价相比,截至6月11日收盘,股价降至9.41港元,市值也从2023年初1644亿港元的峰值,跌至939.85亿港元,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缩水已超过600亿港元。

对于珠宝龙头而言,这很煎熬。尚未充分享受黄金周期上行的红利,周大福率先传来停产迁厂的消息。

日前网上传出一张盖有“深圳市周大福珠宝制造有限公司”印章的通知显示,周大福生产制造业务于2024年6月1日开始停工停产。自2024年6月1日起,生产制造部门(具体为:高级珠宝部、镶嵌部、油压部、C2M实验中心)员工开始放假待岗。期间,6月1日至6月30日的工资,公司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各员工支付自7月1日起,公司每月将按照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即1888元/月)向各员工支付生活费。

尽管周大福公开回应,此次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 把深圳厂区部分生产部门迁往广东顺德厂区;不存在停工停产情况,部分调整不会影响集团业务及对中国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长远投资。但无法掩盖的是业务线受阻,收缩战线的事实。

根据周大福在2024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黄金首饰同比增长3.4%,而珠宝镶嵌、K金首饰同比下降19.5%。此次涉关停迁址的工厂正好涵盖了珠宝镶嵌业务。

众所周知,纯黄金饰品成本主要包括黄金本身的价值以及加工费用。由于黄金价格透明,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市场行情,整体纯黄金饰品的利润率大致在5%到20%左右。而镶嵌金饰品的成本,不仅包括金属材料和宝石的采购费用,还有工匠的加工费用等。由于镶嵌珠宝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其售价往往远高于成本,可能高出成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镶嵌金饰品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也是品牌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周大福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内地市场的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类别的同店销售减少19.5%,香港及澳门同店销售减少高达27.2%。根据2023年财务数据,周大福从2020年整体毛利率28.4%,降至2023财年的22.4%。扣除了黄金借贷的未变现亏损(收益)的影响,调整后的毛利率则由29.6%下降至23.7%,跌落新的历史低位。

金价走低的时候,金店有很多方法赚钱,推崇的K金、一口价、镶嵌类珠宝都可以找到炫目的借口出售。随着金价持续上涨,消费需求也在被透支。

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金价从2023年10月左右的436元/克涨至2024年6月12日最高值548元/克。零售市场上,周大福、周生生官网显示足金(饰品、工艺品类)价格为712元/克;这个价格在5月曾一度突破740元/克。

周大福们金饰高昂的价格和国际金价相比,往往存在不小的差额。价格标签不仅包含着品牌和设计的溢价,首饰加工费等,在未来换款式或者出售都存在折旧费用,价值面临缩水风险,这些都成为现如今消费者对品牌祛魅的原因。

对消费者而言,在品牌零售店消费的体验感日趋消减。以周大福为例,近年来除了传承系列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很难有叫好又叫座的新款式。因此,随便去一家靠谱的打金店,可以用更少的加工费获得品质不错的款式,性价比反而更高。

于是,金价越涨越难受的就不止周大福一家。

公开数据,周大生2023年毛利率为18.14%,较上年同期下降2.64个百分点, 2024年一季度,因为同样的原因,毛利率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至15.57%。

周生生2023年毛利率由26.3%微升0.1个百分点至26.4%。2024年一季度数据尚未公布,但周生生集团主席兼总经理周永成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也表示,由于今年金价升势太急,制约消费意欲,今年销售表现比预期差,目前难以估算金价走势,会谨慎管理好黄金买卖,以减低风险。

由此可见,由于黄金类、镶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已经为周大福们的经营带来冲击。反观包括中国黄金、紫金矿业在内的黄金企业,受到产品价格的上涨和销量上升,业绩普遍显示增长。2024年一季度,中国黄金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82.51亿元,同比增长13.08%;归母净利润为3.63亿元,同比增长21.09%。紫金矿业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47.77亿元,净利润为62.61亿元,同比增长15.05%。

说到底,以周大福为代表的金饰零售店,处于黄金上涨红利的“夹心层”,既无力与黄金源头的供应商成本价相抗衡,也无法与工费低廉的零售批发商血拼。黄金价格越高,运营成本也水涨船高,需要的资金投入就更加庞大。店铺租金、导购广告品牌宣传,每一项都是支出。

如果换个角度,有些问题还是耐人寻味。万物内卷的当下,诸如镶嵌类金饰这样的高溢价产品,未来会逐渐被抛弃吗?周大福们接下来又当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