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半月谈》2024年第11期“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刊发重庆市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骏署名文章《一盏“坝坝茶”,“解渴”又解惑》,全文如下: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首要任务。如何让基层的理论宣讲“叫好又叫座”,我认为应该立足各地实际,把群众的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将学理论、讲政策、赏文艺等深度结合,以小切口展现大场景、小故事反映大时代,让理论学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我工作的重庆市綦江区,人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喝“坝坝茶”。群众的这一习惯和爱好,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022年7月,我们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南州茶谈”宣讲品牌,布设喝“坝坝茶”的场景,邀请群众走进办公楼,边喝茶、边听台上的干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政策就这样率先在“坝坝茶”爱好者中传递开来。

但是宣讲几场后,我们便遇到了新问题:受众范围有限,群众主动参与度不高。不能把才创立的品牌搞砸了!怎么办?我们认为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请教。

第一步,将“南州茶谈”从办公楼搬出来,干部们走进城市广场、社区公园、群众院坝、工厂车间,让群众就想听的内动“点单”,方便群众,主动向群众靠拢。

第二步,丰富活动内容,不再单纯说理“漫灌”,而是将文艺节目、有奖问答有机融入宣讲,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知识、学理论,这样精准滴灌,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兴趣。

第三步,积极培养基层宣讲骨干,鼓励引导群众走上前台,变干部主讲为干部主导、群众自演,把宣讲对象发展壮大为宣讲力量,培育一支永远在群众身边的宣讲队。

“三步走”的办法很快见效,群众参与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目前,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社会热点,我们已转化为有群众语言、乡谚土语的宣讲题本90余个,收集汇编《“南州茶谈”优秀微宣讲稿》500余份。其中,“不沾共产党的光是不可能的”等宣讲主题,很受群众认可。

与此同时,我们还培育了1100名“百姓名嘴”、82名民间主持人。21个镇街顺势打造了“枫香树下学党史”“茶园夜话”“瀛山之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子品牌。每月1场区级示范活动,每周1次镇级联动,每个社区轮流承办“南州茶谈”之“百姓舞台周周乐”,长流水、不断线。

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活动4000余场次,覆盖65万余人次,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已广泛撒进了千家万户。

品一盏茶、看一场节目、听一段故事、明一个道理……通过一年多探索,我认为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必须以群众需求、大众接受度为标尺,紧扣“四味”,把宣讲做实,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突出“鲜味”。及时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发出主流声音,廓清迷雾,解疑释惑。

二是把牢“真味”。围绕群众关心的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土地流转、电信诈骗等话题,以法律法规、真实案例为主,开展宣传回应。

三是贯穿“本味”。充分发掘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用好群众自主编演的舞蹈、快板、小品、顺口溜等节目,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直面“辣味”。勇于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明确解决的方式和时间,不能解决的说明缘由,以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去年下半年,“南州茶谈”宣讲活动再升级。在开展宣讲的同时,我们整合镇街部门和社区的力量,同步开展社情民意收集、体检义诊、政策咨询、技术推广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基层理论宣讲完全可以做成群众的“爆款”精神大餐。

供稿单位:綦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