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俄海军“喀山”号核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俄海军“喀山”号核潜艇

自6月12日开始,俄罗斯近年来规模最大,作战能力最强的海军编队出现在加勒比海,与古巴举行联合军演。西方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甚至屡次在报道中提到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

西方国家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俄海军这次出动的舰艇很不一般,其中有一艘“喀山”号核潜艇,它的各项基本指标都胜过美国最先进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喀山”号甚至在俄北方舰队的基地中,就可以对北欧构成威胁,如果潜入大西洋,美国东海岸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图为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

此外,这次俄海军的编队中还有一艘“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该舰艇是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建造的第一款主战舰艇,排水量4500吨,配有28个垂发单元,光看数据,这艘舰艇算不上先进,但最主要的,是它加装了“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最高速度超过8马赫,最大射程1000公里。俄方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与“锆石”同类型的导弹。五角大楼也承认,美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落后于俄罗斯。

不难看出,俄罗斯此次访问古巴出动的这两款大杀器,是西方担忧重现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不管是核潜艇还是高超音速导弹,都能够对美国产生足够威胁,拜登肯定不想看到这样的武器出现在家门口。但要说是否真的会引发“第二次古巴导弹危机”,其实可能性并不大。

俄海军编队在抵达古巴前,俄罗斯就反复强调他们不会携带核武器。古巴官员也表示,前往加勒比海的俄海军舰队不会搭载核弹头,显然,这么做就是为了打消美国的顾虑,以免局势扩大。

图为白宫发言人柯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白宫发言人柯比

而美国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五角大楼发言人查理迪茨就此事进行回应时,他说俄罗斯此次向古巴派遣的舰艇,是俄海军常规行动的一部分,对美国没有直接威胁。而美国情报部门则称,“喀山”号虽然是核潜艇,但并没有携带核武器。最具有权威性的,最能代表拜登态度的白宫发言人柯比也对外表示,没有迹象表明俄军携带核武器,同时他还说,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没有感受到任何威胁。

美国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表明俄海军没有携带核武器呢?按照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它现在应该大发雷霆,然后派出军队与俄罗斯海军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毕竟美国在当年能拿出一瓶类似“洗衣粉”的不明物体,就宣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如今,俄罗斯核潜艇与高超音速导弹都跑到家门口了,美国却说对他们没有威胁,俄海军过来只是逛一圈。

这其实印证了一点,美国是真的感受到了威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极力的为自己开脱,而这也恰巧说明,这次事件升级的可能性不大。

图为安理会投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安理会投票现场

除了俄乌冲突外,另一件让美国感到头痛的莫过于巴以冲突。当地时间6月10日,联合国以14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加沙停火的决议,要求以色列和哈马斯立即无条件的履行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随后,哈马斯便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安理会的停火决议。

图为内塔尼亚胡和拜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内塔尼亚胡和拜登

在拜登提出了停火方案后,哈马斯就多次发出积极信号。但在6月8日,以军在一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残忍杀害了270余名加沙平民,对此哈马斯对停火协议做出了负面表态,内塔尼亚胡也表示要继续展开行动,但仅仅2天后,哈马斯的态度就又发生了转变。

这其实与国际社会给予的压力有关。哈马斯之所以对联合国决议反应积极,可能是出于一种策略考虑。因为本次联合国安理会以绝对票数通过决议,说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战争,如果拒绝接受,必定会招致巨大的舆论压力。

虽然这次联合国通过了加沙停火方案,但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落实,毕竟联合国决议没有“落地”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今年3月通过的加沙停火协议,就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现在哈马斯明确表态愿意接受,接下来就看以色列,目前内塔尼亚胡还没有公开表态,只是美国一直在说“以色列已经同意了”,但据一些以媒报道,以政府一些强硬派对美国的计划很不满,他们希望要彻底清除哈马斯。

图为甘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甘茨

6月9日,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宣布退出,并呼吁以色列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要把内塔尼亚胡赶下台。甘茨的退出,意味着以色列的决策中枢将重回到传统的安全内阁。虽然这不会对内塔尼亚胡的政权造成威胁,但随着以甘茨为代表的中左派退出,以色列反对停火的极右翼政党在内阁中的影响力将会上升,可能会对内塔尼亚胡的决策形成较大牵制。由此看,加沙要想真正的实现停火并不容易。

目前俄乌冲突正在升级,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对抗的风险不断增加,巴以冲突停火有了希望,但能否落实还是未知,纵观这两场冲突,其实在根上都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大国博弈。战争带来的只有无尽苦难,加沙十多万的平民伤亡,俄乌数十万的士兵伤亡,这些都是无辜的生命。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冲突中吸取教训,武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能和平解决的尽量不要靠武力解决,哪怕是妥协的让步,也能够避免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