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去年量化多头端强劲的超额,叠加较低的对冲成本,让一直低调的中性策略,受到了颇多关注,最终中性策略以平均8点多的年度收益完美收官。

但今年年初,由于市场风格的急剧切换、小微盘的流动性危机,中性策略的多头端超额受到了较大冲击。且对冲端伴随着自动赎回型期权结构产品的连续敲入,股指期货一度砸出年化30%的贴水大坑,大量的中性产品面对高昂的对冲成本和多头端超额的双重影响,周度下跌近10个点也比比皆是。

至此,中性策略似乎逐渐淡出了大家视野。

不过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对冲成本的恢复正常,从2月8日的最低点至今,中性策略平均已经获得了近5个点的收益,年内1个多点的收益中位数,在经历了危机事件后,中性策略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每个策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这小半年的时间,有人看着别人的中性逐渐回血着急不已,也有人拿着没怎么受伤的中性进退两难。

所以,接下来我们到底要怎么看待中性策略,手里的中性产品,又到底该怎么处理?

一、中性策略的配置价值长期存在,毋庸置疑!

年初这次回撤考验,对中性策略来说既是挑战,又孕育着机遇。无论前期业绩如何,能够在这一波成功生存下来的中性产品,已经是经历了一轮非常严格的淘汰考验。

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或进行人工干预调整持仓,收紧风格暴露;或坚定模型的有效和抗风险能力,在波动中依旧坚守。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多么优秀的管理人,也要经历风险事件带来的短期冲击,但对危机的应对方式、净值的修复速度、信息的披露效率等,才是体现管理人真实投资价值的关键所在。

而中性策略,虽然这波更多的由于市场风险的冲击遭受了较大的回撤,但在流动性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均得到释放的当下,已经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且作为一种长期业绩较为稳健、与其他策略相关性较低的策略存在,中性策略依旧是投资人追求低波稳健收益、或者在组合中分散风险提升稳定性的重要选择。

并且拉长来看,每个策略都不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的,而中性策略虽然经历了回调但整体修复力度强劲,再叠加其绝对收益的属性和相对较大的容量,配置价值当然毋庸置疑!

不过同时我们也要对中性策略的收益做好预期管理,随着多头端超额获取难度的加大,还有对冲成本的不确定,长期来说能稳定做到6%-8%年化的中性策略,就非常不错了。

二、选择中性产品,弄清楚这些要点

虽然同为中性策略,但细究来说,每家的策略都各不相同。

有的管理人通过指增和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中性策略的演绎,有的管理人会使用量化选股获取多头端的收益,也有部分管理人会采用股指和融券一起进行风险的对冲,还有的会用不同股指期货品种的叠加进行对冲。

这么一看,中性策略也有这么多门道,但不变的是,使用不同的策略实现,那必然会有相应的策略定位和业绩呈现。

比如风格暴露较大的管理人,通常也会呈现出很强的业绩弹性。对风格把控很严格的中性策略,虽然没有很强的进攻性,但面对市场风险的时候通常也会更加平稳。

因此,中性策略不一定必须稳如老狗没有一点波折,业绩表现和管理人披露的持仓风格、操作的匹配是更为重要的关注点。只有理解策略的底层逻辑,对收益的来源和为此承担的风险具备清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中性策略的配置价值。

三、这类中性产品,请谨慎对待

在行情不利时扛不住,在行情有利的时候跟不上,净值修复能力差的管理人请谨慎。这类管理人,要不就是盲目手动调参,两头挨打;要不就是策略的扛风险能力很弱,迭代能力较差,策略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行情。对这类管理人,还是要谨慎对待。

无法进行业绩归因、产品表现和披露操作相悖的,也建议大家谨慎看待。虽然我们说不同管理人的中性策略并不相同,也不能要求中性策略就一直稳稳的不能波动,但如果业绩表现和管理人对该策略线本身的定位相差过大,手动调参过于频繁的,要谨慎对待。虽然这类管理人阶段性的业绩表现并不一定会真的很差,甚至在风格适应期会更加突出,但他真实的投资操作不再符合管理人披露的策略定位时,需要我们格外留个心眼。

对于手里中性产品表现严重不符合预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想知道哪些管理人经受住了年初极端行情考验的,欢迎联系我们聊聊,可免费提供私募持仓诊断(出于合规原因,仅面向私募合格投资者朋友),如果你符合资质且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