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自设立以来,便肩负着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的重大使命。6月13日,西海岸新区举行“奋进西海岸”科技创新驱动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新区获批设立十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十年,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23%,2023年总量突破4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775亿元,总量占全市近一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104.9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7%,占比较新区设立初期提升20个百分点。新区累计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励55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项、省级奖励207项、市级奖励321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科创平台建设
平台引领创新驱动,打造科创高地
十年来,西海岸新区持续加强科创平台的搭建,通过引进和培育一系列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显著提升了区域的研发能力。
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西海岸新区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936家(其中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88家),这些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在高端科创平台建设方面,新区不断加大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地。大科学装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一期、中国科学院金属所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项目主体已顺利封顶,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大科学装置建设也正在全力推进。此外,水下推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项目正式揭牌,标志着新区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研究实力进一步提升。
在科创载体方面,西海岸新区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已实质化运营,探索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的新模式。中德华大基因科技园、古镇口海洋科教产融合示范区等16个科创园区聚焦海洋基因、海洋物联网等主导产业链式孵化科技企业,加速产业集群式发展,致力于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聚大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项目已成功签约启动,青岛国药生命港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中德基因科技园更是荣获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称号。
同时,西海岸新区积极引导企业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整合“六有”创新资源,鼓励引导规上工业企业通过“企业独立建设”“产学研合建”等方式,建设“线下+云上”研发机构。据统计,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8%,比2021年的32.33%提升了近56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新区“5+5+7”重点产业已全部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全覆盖,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平台、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平台以及七大现代服务业平台等各个产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
企业培育梯次发展,壮大创新力量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西海岸新区始终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
十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三大计划”,新区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队伍持续壮大。
截至目前,新区已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这些企业成为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新区还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宸芯科技入选2023“小巨人”企业50强榜单,中加特上榜全球独角兽企业,这些科技领军企业的崛起,为新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新区实施了研发投入提升计划,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奖励等创新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研活动。全区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05.58亿元,增长7.3%,约占全市的1/3。这些投入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也助推了新区经济的深层次转型与全面升级。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市场导向产业赋能,转化创新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十年来,西海岸新区以科技成果直通车、企业高校院所行等活动为抓手,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有效流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新区创新“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模式,建立科技专员队伍,实施“校企双向”沟通,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2023年“揭榜”立项项目24个,撬动研发总投入1.34亿元。围绕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公开“张榜”“组阁”,累计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近千项。这些项目的“落地”,既攻克了企业的技术瓶颈,又有力促进了新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广泛应用。
在成果转化渠道方面,新区放大青岛求是工研院、科姆创等平台比较优势,进行成果发布、供需对接、创业培训,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新区还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在本地产业化,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落户新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成果转化成效方面,新区科技成果丰硕,中电科思仪“调制域矢量网络参数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作为青岛市三个推荐项目之一,入围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33项成果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分别占全省、全市的15.5%和41%,新区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累计新增产值480亿元。海信“超高清全色激光电视”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4亿元,对全市贡献度近40%。这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仅显著增强了新区的产业创新实力,更为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科创要素支撑
夯实基础完善机制,优化科创生态
十年来,通过增加财政资金、科技金融、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并持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新区有效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增强。
2023年,新区争取到上级科技资金2.57亿元,有力支持了927个创新项目,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潜能。同时,新区还争取到超过4亿元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了高校1300余个科研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育、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金融领域,新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科创贷、人才贷等,为科技类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的资金保障。数据显示,“专精特新贷”贷款金额已达36.59亿元,而“人才贷”贷款金额也达到了7349.36万元,为科创企业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
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启用环石大和环古镇口大学城人才创新圈,成功吸引了14个高端项目签约入驻。此外,新区还集聚了4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体制机制方面,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近日,新区荣获首批“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称号,充分体现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新区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西海岸新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拓展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新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