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啸龙吟》剧照▲

三国女性深宫篇之虞妃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魏文帝曹丕为儿子平原王曹叡张罗了一门婚事。这位平原王妃来自河内郡的世家大族虞家,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名字。

虞妃嫁给曹叡时,后者的即位前景并不明朗。生母甄夫人早年被曹丕赐死,曹叡也一度降爵,后来恢复爵位,又被过继给皇后郭女王,但曹丕始终没有立嗣。

直至曹丕临终时,曹叡才被立为太子,继而登基。此时的虞妃是不是“守得云开见月明”,顺理成章成为皇后?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是正牌王妃,又出身世家大族,但虞妃却不是曹叡心目中的皇后人选。以曹叡的好色加滥情,还有老曹家自曹操以来追求狂放自由的天性,被安排的婚姻不受待见也很正常。曹叡内心的选择,是他非常宠爱的毛氏。

毛氏也是河内郡人,但出身低微,父亲毛嘉是典虞车工,也就是为宫中制造车辆的工匠。毛氏被选入平原王宫时也不起眼,但她貌美,很快得到曹叡宠爱。

曹叡登基后,并没有马上册立皇后。这一举动当然反常,不过在曹魏历史上倒不算特殊,曹丕登基后就没有马上册立皇后,直至黄初三年才立郭女王为后。有人认为曹叡当时正忙着给生母甄夫人平反,但这显然与立后并不冲突。曹叡拖着这事儿,最大可能是他并不喜欢虞妃。

而且,此时毛氏已经占尽优势,曹叡直接将之封为贵嫔,这是当时仅次于皇后的封号。在没有立后的情况下,贵嫔就是毫无争议的后宫第一人,这明显是为立毛氏为皇后而铺垫。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虞妃作为原先的正牌王妃,现在已经失势。只是曹叡刚刚登基,立足未稳,如果贸然弃出身世家大族的虞妃,选择出身寒微的毛氏,会引发世家大族的不安,所以才将立后推迟。

曹叡的祖母、太皇太后卞氏看到这情况,便劝慰虞妃,结果虞妃没领情,反而说出了一串惊天动地的话:“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

这话实在太毒了,意思是你们曹家有个传统,那就是喜欢立卑贱之人为正室,对世家大族从无尊重。皇后的责任是梳理后宫事务,君主则在外处理朝政,二者相辅相成。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人,当然不会有好结局,到时就等着亡国灭种吧。

其实虞妃口中的“曹氏自好立贱”倒也没说错,除了她的竞争对手毛氏之外,皇太后郭女王和太皇太后卞太后都有一段低微的过往。卞太后曾为歌伎,郭女王虽然号称是太守之女,但父母早亡,自己也曾流落民间,后以歌伎身份被送给魏王府。

可事实归事实,话可不能乱说,虞妃这话相当于指着曹家祖孙三代的鼻子痛骂,而且上升到了“亡国丧祀”的高度。可想而知曹叡听说这事儿后会有多愤怒,当然,估计他心里也会窃喜一下,“正愁没理由废了你另立毛氏,结果你自己撞枪口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太和元年(公元227年)的年底,虞妃被赶出宫,放逐至邺城,从此与曹叡再未相见。

有人说虞妃毁就毁在这张嘴上,但话说回来,以虞妃当时的情况,说不说这段气话,命运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也有人认为,作为出身世家大族的女子,她对着来劝慰自己的卞太后说出这么一番话,也太过没有修养,并不具备皇后应有的风范。我倒是觉得,在那种时刻,所谓的修养并非最重要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深宫女子曾经历失宠,内心都难免怨恨,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

值得探究的是,在极其看重门第的当时,曹家为何如此异类?

曹操祖孙三代之所以不看重门第,很大程度上与曹氏出身有关。因为是宦官曹腾后裔,曹操曾经受过不少白眼。当然,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在乎这个,坚持唯才是举原则,构建了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班底。在婚姻方面,曹操也秉承这一风格,对出身门第不太看重。当然,也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以身作则式的政治姿态。

不过有人说曹操或者曹家子弟想娶世家大族也娶不了,因为世家大族看不上他们,不愿意与之联姻,这话就有些想当然了。世家大族看重门第不假,但起码不傻,如果曹操发迹前不受待见,那么位高权重后可就不一样了,比如曹植的第一任妻子崔氏就来自清河崔家。而且,曹操对世家大族的脸面毫不在意,崔氏就因为衣着华丽,违背曹操颁布的节俭政令而被赐死。可以说,崔氏既是为推行节俭政策而杀鸡儆猴的牺牲品,也是敲打世家大族、彰显“唯才是举”的牺牲品。

“曹氏自好立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防范东汉常见的外戚专权。曾为曹操效力的政论家仲长统就曾总结道:“夫使为政者,不当与之婚姻;婚姻者,不当使之为政也”,曹操显然深谙这一准则。曹丕也曾下令,称“妇人与政,乱之本也”,严禁群臣向太后奏事,也禁止外戚为辅政大臣。

但是在曹操、曹丕和曹叡这三代之后,曹家江山就不再“立贱”。此后的曹芳、曹髦与曹奂三位君主都沦为傀儡皇帝,既没有主动“立贱”的实力,也没有世家大族愿意与之联姻,只能找自家姻亲表妹为立后对象。曹芳的第一任皇后是文昭甄皇后的侄孙女,等于是自己的表妹,曹髦与曹奂的皇后都出自卞夫人家族,也是他们的表妹。

虞妃当年的“诅咒”,就这样逐渐成为现实。此后三十多年间,曹魏朝政逐步落入司马氏之手,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以晋代魏。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