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蜚蠊,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说到蟑螂,不少人都会不寒而栗,深恶痛绝。蜚蠊,俗称蟑螂,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许多杀虫剂防制对象写的是蜚蠊,也就是防制蟑螂的。

据报道全世界已定名的蜚蠊已超过5000种,其中我国室内常见的蜚蠊有6科11属20种。蜚蠊有家栖和野栖两类,野栖种类占绝大多数,生活于植物草丛,枯枝落叶堆,碎石子下,亦有生活于蚁、白蚁、蜂类的巢穴中,生境较复杂,生活于室内的种类不到1%,与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重点研究防制的对象。我国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等,其中德国小蠊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美洲大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蟑螂的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厨房常常是蟑螂的重灾区。在天气炎热的季节,蟑螂繁殖能力增强,活动更为频繁。因此五月以后,蟑螂将全面进入繁殖活跃期,应对蟑螂危害,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蟑螂的危害

污染环境

蟑螂会在爬经的食品、物体表面留下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食物、物品和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播疾病

蟑螂可机械传播多种病原体。文献报道,曾经从蟑螂身上检出过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具有传播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起人的过敏反应

蟑螂的排泄物会引起过敏性皮炎、鼻炎或造成过敏性哮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害电气设备

蟑螂钻进电视机、通讯器材和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栖息藏身,使电子设备容易因短路而发生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蟑螂喜藏匿在缝隙、孔洞中,在夜晚活动时,有人在睡眠状态下被蟑螂侵入外耳道的情况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把蟑螂踩死会出现更多蟑螂?

蟑螂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为什么人们常常感觉,踩死一只蟑螂,会有更多的蟑螂大军出现?那是因为人们在杀灭蟑螂时,其中带有卵荚的蟑螂已经在孕育幼虫,如果没有破坏卵荚,里面的幼虫会正常孵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在踩死一只带有卵荚的蟑螂后,为了减少未来蟑螂的滋生,做好蟑螂及卵荚的清除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所需执行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包裹并移除

佩戴好手套以保护双手,然后用纸巾或旧报纸小心地将蟑螂及其卵荚包裹起来。请确保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并尽快将包裹好的蟑螂扔入垃圾桶。

2

喷洒消毒剂

在蟑螂被踩死的区域喷洒消毒剂溶液,确保覆盖整个区域,让消毒剂作用几分钟到十分钟,以便充分发挥其杀菌作用。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地面干净无残留。

3

清洁鞋底

由于鞋底可能接触到蟑螂或卵荚,因此务必清洁鞋底以避免将卵带到家中其他区域。使用肥皂水或消毒剂溶液清洗鞋底,确保清除所有可能残留的卵或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蟑螂的防制

对蟑螂的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蟑螂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强,采用单一的药剂往往只能短时间达到效果,综合运用环境治理、物理措施、卫生杀虫剂等技术,可实现长期、可持续有效控制。

环境治理

环境防制是通过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卫生条件,恶化蟑螂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控制蟑螂目的的方法。管理环境中蟑螂可摄取到的食物和水源,处理孔洞、缝隙等栖息地,保持环境整洁有序是防制蟑螂的重要环节,也是治本的根本措施。

蟑螂的灭杀

  • 物理灭杀法:物理防制是利用器械的方法杀灭蟑螂。生活中常用的,有粘蟑纸、粘蟑盒或电子灭蟑器、真空抽吸器等灭蟑器械,放置在蟑螂出没的角落,通过食物或引诱剂诱捕。该方法简单易行,不污染环境,在不宜采用化学防制的环境中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 投放毒饵、毒粉法用杀虫剂制成的杀蟑饵剂、粉剂、笔剂等,通过涂抹、放置在蟑螂活动区域,蟑螂食用或接触后达到杀灭的效果,该方法对环境污染小,易操作,注意避免宠物或幼童误食。市面上的连环杀蟑产品,是基于蟑螂有分食蟑螂尸体的习性研发的,当蟑螂食入连环杀蟑毒饵后,回到巢穴并死亡,其同伴分食其尸体后也会中毒身亡。

  • 气雾剂法:在蟑螂活动区域通过对蟑螂虫体或其栖息场所直接喷雾,直接杀灭害虫。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滞留喷洒法:将杀虫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喷洒在蟑螂栖息处,尤其是蟑螂躲藏的各类缝隙,在表面形成一层药膜,蟑螂接触后死亡。滞留喷洒易加速形成抗药性,不推荐大面积或连续半年以上使用同一类杀虫剂滞留性喷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烟雾法:点燃用杀虫剂制成的烟剂,或用热雾机器喷洒热雾剂,熏杀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小贴士

因为蟑螂的幼虫在卵荚的保护下,不易杀灭,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施药,每次施药间隔1个月左右,消杀2-3次后,可达到较理想的杀灭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杀不死我的,必会使我更强大”,小编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蟑螂,是再合适不过了。蟑螂具有跟随人类生活的习性,适应性强,繁殖快,即使残存极少的群体,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扩大,特别是活动隐蔽,不易发现,并且能通过输水、输暖管道的缝隙扩散,一旦一户有虫,则户户传播,难以防制,因此必须采取全部种群管理的策略,合理利用化学防制,群防群制,统防统制,综合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及其传播。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 危芙蓉、贾孝凯、石锋、王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