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岸边石头上、

植物茎秆上都有它们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杭州余杭塘河边的孙女士

带孩子去河边散步,

遇上了粉色的“不明生物”。

“乍一看,以为是什么果子,

走近一看原来是密密麻麻的卵。”

无独有偶,

不少杭州市民近期在

多条河道边遛弯时都碰上了它们。

立时,

有些眼尖的网友认出:

这是福寿螺的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清除后出现发热、腹泻!

医生紧急提醒

平时身体不错的丁大妈(化名),突然出现严重腹泻但没有发热腹痛,之后老伴也出现类似症状。夫妻二人在当地医院就诊,用了很多止泻药、消炎药都不见好转,经引荐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血常规发现两人白细胞非常高,电解质也出现紊乱,还出现了严重的低钾等,

入院后大便的相关检查都是阴性,蹊跷的是,经抗感染、止泻、补液等治疗夫妻仍腹泻难止。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进行疑难病例查房发现,夫妻二人血常规里有项嗜酸性粒细胞非常高,尤其大伯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达25.88*109/L。专家们结合二人都有腹泻症状,且有共同的饮食特点,

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但夫妻俩都否认有吃生或半生不熟食物的饮食习惯。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呢?医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端倪,老两口平时饲养动物,会经常去拎河水给动物洗刷,

也曾在河边铲除福寿螺及卵,这个过程中都没戴手套。

医生根据传染途径来分析、推测,夫妇俩可能接触过程中没有注意手卫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导致了感染寄生虫

寄生虫抗体检查,两患者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都显示阳性,考虑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而这种寄生虫多藏与福寿螺内。“

可能手接触到福寿螺及卵或被其黏液溅到,没洗净就拿东西吃。还有一种情况,夫妇俩进食被污染的生(蔬)菜和生水,也有感染的可能。

明确诊断后,医生给予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夫妻俩腹泻症状均很快好转后出院。

“这是小概率案例,但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以免病痛上身。”

潘红英主任提醒道。

福寿螺和卵不是清一次就可以

有可能今天清完,明天又有

“福寿螺当前进入了繁殖的高峰期。”杭州市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许国良告诉记者,目前各城市河道都在开展“地毯式”巡查清理。

6月13日,潮新闻记者也跟着养护工人一起亲历清理行动。

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上城区后珠港。这时候,带着草帽的河道养护工人老顾刚停好船,拿着一只小桶走上岸。

“十几分钟就清理了这么多。”

老顾的小桶里,福寿螺和福寿螺卵已经装了三分之一,一些卵已经碎掉,流出粉色的汁液,而不少福寿螺还很鲜活,在桶里蠕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顾保洁的河段长2公里左右。4月开始,河道边就有福寿螺的身影出没,“一般把河面保洁完后,一天剩下的时间都在清理福寿螺和卵。”

老顾说,

这段时间,河道养护工人都很苦恼,“福寿螺和它们下的卵,不是清一次就大功告成了,要天天清,有可能今天清完,明天又有,而且量还不少。

说着老顾又走在河岸边,用手拨开一丛挺水植物,只见好几株的根茎上都附着粉色、呈簇状、半指长的福寿螺卵。

靠近看,这些卵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惧症”的一定会感到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顾伸手,将它们从茎秆上拨下来,“这东西没毒,但粘在杆子上得用点力才能剥下来。”清理完这些卵块,他还顺势在水里摸了一圈,“看看下面有没有福寿螺。”

不一会儿,老顾又清剿了不少“战利品”,

“全部清完后,就把福寿螺和卵都捣碎,也不能随便丢弃,只能通过埋到土里的方式处理。”

本身无毒,但携带细菌

市民尽量不要触碰

杭州市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许国良说,福寿螺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每年2到11月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其中5到8月最盛。

由于喜光且怕热,它们通常于夜间在河岸挡墙上与挺水植物上产卵,并且多产在浅水处,对水生态和水景观都有破坏。

据早前报道,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

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此外,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每年进入5月,杭州城市河道就会开展福寿螺清剿专项行动。“目前,福寿螺清理也是一个难点,主要采取吸浮、打捞,捣碎、深埋等方式处理,特别方便的‘神器’目前还没有,只能通过人工处理。”许国良说。

“福寿螺卵本身无毒,并不存在危险,但市民朋友尽量不要触碰和把玩,它们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还是很多。”许国良提醒。

做这些清除时最好戴手套

潘红英主任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为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人如果吃了生或半生不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转续宿主螺等的肉,或吃了被污染的蔬菜和生水,都有可能感染。随后会出现发热、乏力、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有发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抽搐等,也有少部分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

“广州管圆线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的预防,主要是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或鱼类,不吃未经清洗的生菜、不喝生水等。”每年福寿螺繁殖产卵高峰期,很多地方的河道等部门养护人员以及热心市民,采用人工铲卵和捡拾福寿螺等多种方式,清除福寿螺卵与福寿螺,以阻止福寿螺蔓延。潘红英主任在此也建议,工作人员及市民在清除过程中最好戴橡胶手套,不用手直接触碰就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若没戴手套,处理完福寿螺及螺卵的手一定要洗净消毒。

与此同时,提醒家长,福寿螺卵呈粉色,容易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并诱使他们触碰、把玩。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抵抗力也较差,更容易受到潜在健康风险。

潮新闻记者王好、吴朝香通讯员宋黎胜黄益澄夏颖兰葛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