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在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朝末年,尚可喜的父亲尚学礼作为一名下级军官,对尚可喜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尚可喜从小就接受了军事训练和儒家教育,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明朝灭亡后,尚可喜选择投降了后金,成为了明朝的贰臣。这一决定对于他个人和整个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在后金(即清朝)中立下了不少功勋,但这一行为也让他背负了背叛明朝的罪名。

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尚可喜率领其部下转战各地,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攻打南明永历帝、李自成余部等战斗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些功勋让他在清朝中获得了平南王的封号,并被允许在广东地区建立藩国。

然而,在三藩之乱中,尚可喜坚守岭南之地,拒绝叛乱,最终被不孝之子囚禁至死。这一事件让尚可喜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悲剧的句号。他的命运却令人叹息。

现在我将和大家讲述清朝极具争议的人物——尚可喜。

01

初期抗清报国——后期率众降清

尚可喜,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农耕家庭。他的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十八岁时,后金入侵辽沈,他随父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

在明朝军队中,尚可喜以其山西人的豪爽和坚韧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在天启三年(1623年)加入了明军水师,第二年他前往皮岛寻找他的父亲尚学礼,并加入了毛文龙的麾下。毛文龙看中了他的才能和勇气,收他为养孙,赐名永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尚可喜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皮岛发生兵变后,他的父亲尚学礼被后金兵打死。面对这一巨大的打击,尚可喜并没有放弃。他迅速采取行动,镇压了兵变,并扶黄龙复出视事。黄龙为表达感谢,当即提拔尚可喜为游击。

此后,尚可喜在明朝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在吴桥兵变中,他成功地安抚了东江诸岛,并驱逐了旅顺的叛党高成友。在收复登州的战斗中,他率领舰队围堵叛军,因遭飓风而全军散没,但他成功地登陆登州,并被明将祖大弼疑为叛党。幸运的是,他的养祖父黄龙及时赶到并救了他。由于他在这次事件中的英勇表现,他被擢升为副将,驻守广鹿岛。

然而,命运对他的考验并未结束。在后金兵攻陷旅顺后,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这一打击无疑是对他的巨大考验。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崩溃。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和目标——驱逐后金兵,恢复明朝的疆土。

在明朝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的深秋,东江总兵沈世魁设下了一个陷阱。他计划利用尚可喜至皮岛的机会,诬陷他并加以谋害。这个阴谋被尚可喜的部下许尔显等人识破,他们立刻告知尚可喜,使他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个危机使尚可喜不得不考虑如何保护自己和他的部下。他明白,如果他们继续留在明朝,将可能遭受沈世魁的迫害。于是,他决定投向后金,以寻求新的出路。

在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的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会的机会,逮捕了副将俞亮泰和仇震泰,然后占领了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的军民,共计万人。在二月份,他率领部下带着各种军资器械,扬帆起航,向沈阳进发。

在四月份,尚可喜终于抵达了沈阳。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异常,他甚至称之为“天助我也”,并赐予尚可喜的部下名为“天助兵”。对于尚可喜的投诚,皇太极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他出城三十里亲自迎接,这与他去年迎接孔有德、耿仲明归降的待遇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对尚可喜赞赏有加,称他“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为了表示对尚可喜的赏识和尊重,他赐予了无数珍宝,并努力寻找并归还了先前俘虏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最后,皇太极正式封尚可喜为总兵官。

这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明朝在东江镇的统治力量的削弱,也使得后金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尚可喜的归降不仅改变了明朝与后金的力量对比,也预示着明朝的覆灭和后金的崛起。他的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革,影响了整个明朝和后金的命运。

02

南下广东—一代平南王

在1636年,皇太极封尚可喜为智顺王,这显示了他在后金(清)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两年后,他随军征讨朝鲜,并且立下了战功,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军事能力和忠诚。

作为智顺王的尚可喜,显然对皇太极充满了敬仰和忠诚。他立下誓言,决心为皇太极效力,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

到了1644年,尚可喜随多铎入关,参与了对明朝的最后一战。他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显示了他的勇气和战斗力。清军入关后,他与李自成在陕西一带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

他记得自己的家人是死于李自成之手,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为了报仇雪恨,他甚至孤身深入陕西追击李自成。

当得知李自成已死后。他复杂难言:“我今日才明白,仇恨无法带来新生,唯有开启新的篇章。”他意识到,要真正焕然一新,必须放下过去的恩怨。

在顺治三年(1646年),他担任平南大将军,负责进攻南明。尽管他并没有怀着仇恨作战,但他视南明为自己的责任,认为有效统治南方是他对皇帝应尽的职责。次年,他被封为平南王,前往广东赴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649年冬,经过长达一年的围攻,尚可喜终于攻下广州,击败了南明残余力量。《明史》记载他“斩六千馀级,溺死者甚众”。这场似乎不可避免的屠城成为他心中永久的痛。

他目睹着广州城内浮尸填河,百姓涂炭,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感到无比苦涩和自责。这种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使他时常自我开解,然而在夜半难眠时,那些幽灵似的惨嚎仍深深折磨着他。

然而,他心中那股罪恶感仍然像密不透风的迷雾般笼罩着他。

尚可喜在击败南明名将李定国,使清朝在广东稳定之后,明朝灭亡,天下太平。在广东维持了社会秩序,重建了礼乐文教,安抚了南明遗民,促进了农业发展。

他还捐资广建佛寺,容纳了明末出家的学者,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罪恶。同时,他并没有按照惯例进行圈地。他在东南沿海一面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一面请求朝廷取消迁界禁海之命。如果朝廷不答应,他就镇压百姓反抗。

尚可喜在广东还实行了私市私税政策,“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垄断了盐、矿及一切贸易,因此当时有人称“平南之富,甲于天下”。这种政策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尚可喜在广州逐渐稳定下来,他开始广纳妻妾,根据记载,他有24位妻妾,子女多达69个。对于这种行为,有人认为他是好色之徒,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自保之道。

03

朝廷撤三藩,誓死不叛清

在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深秋,广东的十月寒意渐浓,尚可喜以“痰疾时作”为由,首次向朝廷上疏,请求归老辽东。然而,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为由,挽留了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然而,这次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下令撤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