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播客节目《每日源代码》(Daily Source Code)诞生于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播客的兴起,伴随着传统广播、电台的衰落,后者的衰落主要是因为传播载体发生了变化, 而播客的起源和发展则与互联网科技、数字媒体和音频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当梁文道开始录制《八分》时,他甚至还不太清楚这样的声音媒介就叫“播客”。此前20年,他活跃于文化界、知识界,从大学讲师、自由撰稿人、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到作家、书评家、时事评论员等,他身上的标签随着时代和职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积累了众多粉丝,大家亲切地叫他“道长”。

梁文道的《八分》让很多人开始在播客平台上听节目,他的多元身份也新增了“播客主播”这一项。尽管播客这个声音媒介于2004年诞生在美国,但它在中国的普及显然缓慢许多。在形形色色的新兴媒介中,播客和短视频、长视频等平台相比,市场体量相对较小,却拥有一批忠实的听众。

2024年,梁文道推出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梁文道推出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

2024年,《八分》转型为升级版的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依然聊书、聊电影、聊音乐等,涉及一些文化现象和政治事件。《八分半》第一期免费试听,很快登上小宇宙播客的最热榜单。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梁文道成为播客商业模式的践行者。

从直播、短视频到音频播客,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内容创作形态则一直在跟随媒介而变化。播客的门槛相对较低,主播可以是梁文道这样的文化名流,也可以是你我他这样的素人。从国外主要的播客平台Spotify、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titcher等,到国内主要的播客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播客等,一代代内容创作者的尝试和探索从未停止。

超越传统广播的声音媒介

2004年,《卫报》专栏作家本·哈默斯利(Ben Hammersley)在一篇名为《听觉革命》的文章中,创造了“播客”(Podcast)一词。他指出,得益于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音频软件和网络博客的辅助,在线广播正在蓬勃发展。

2004年9月,苹果发布了iPodder,被视为播客出现的标志,该软件允许人们将互联网广播和其他音频内容下载到iPod上收听。iPodder使人们得以方便地订阅和下载音频节目,这些音频节目很快被称为“播客”(podcast)。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podcast是iPod与broadcast(广播)的合成词。

2005年6月在Apple主页上的播客专题广告

2005年6月,苹果发布了iTunes4.9,在其音乐商店中正式添加了播客目录。2005年底,“播客”被《新牛津美国词典》评为“年度词汇”,该术语被定义为“无线电广播或类似节目的数字录音,可在互联网上下载到个人音频播放器”。

2012年6月,苹果发布了独立的podcasts应用程序,该App可以播放iTunes Store中的播客。随后,独立的podcasts应用程序于2012年9月在Apple TV上发布,2016年1月在tv OS上发布,2018年9月在watch OS上发布,2019年10月在mac OS Catalina上发布。2023年,苹果还推出了全新的播客订阅服务,用户可在Applepodcasts上收听来自热门应用和服务的100多个新节目。

而当下,播客的发展早已超越特定的苹果设备载体和定义,因为播客可以在任何数字音乐播放器或播客客户端收听。目前,播客主要可以通过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和平台型播客客户端来收听。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是指通用的播客应用程序,具备RSS(简易信息聚合)订阅能力,不受特定平台限制。主播只需在托管平台上传节目,然后提交一个RSS地址,即可分发到多个客户端,播客内容完整且不受第三方影响;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订阅和收听各种来源的播客节目,拥有更多的定制和管理选项。

平台型播客客户端是由特定的公司或平台开发,通常与特定的内容或服务紧密结合,拥有与平台内其他内容集成的功能,如音乐、电台、播客等,提供更加优化的用户体验和界面,同时也有更多的社交功能,如评论、分享等。主播需要将音频单独上传到这些平台,以便听众收听;平台会审核节目内容,并在部分页面展示广告。

同样是声音媒介,播客的兴起,伴随着传统广播、电台的衰落,后者的衰落主要是因为传播载体发生了变化,而播客的起源和发展则与互联网科技、数字媒体和音频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密切相关。和传统广播相比,播客有着更与时俱进的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传播载体来看,播客通常是以数字音频或视频的形式进行发布和传播,可以通过互联网订阅和下载;传统广播则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收听载体主要是无线电接收器。从内容的多样性来看,播客的内容涵盖了新闻、文化、娱乐、教育、技术等各种主题;传统广播通常受到频道和节目类型的限制。从自主性和灵活性来看,播客是点播式机制,制作和发布相对自由,听众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节目,随时随地收听;传统广播通常受到时间表、广告等限制,听众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频率收听。从制作和分发来看,播客的制作成本和分发门槛相对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播客节目的制作人;而传统广播通常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团队来制作和播出节目。从互动和社区来看,播客的听众可以通过评论、订阅、社交媒体等方式与主播和其他听众互动;传统广播则相对单向,听众的互动性较低。

播客的日益普及正在挑战传统广播的制作和商业模式。近年来传统广播节目也基于现状做了不少优化和调整,比如推出互联网广播。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收听广播节目,许多广播电台提供在线直播或点播服务;许多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并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收听广播节目,这些应用程序通常提供更多功能,如节目回放、收藏节目、设置闹钟等。

从小众到普及

在美国,亚当·库里(Adam Curry)被誉为“播客之父”。作为播客行业的先驱,他参与创建iPodder之后,于2004年8月制作了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播客节目《每日源代码》(Daily Source Code)。尽管播客技术早在iPodder创建之前就已经存在,但亚当·库里是第一个将RSS、脚本和音频内容结合在一起发布的主播。

亚当·库里被认为是“播客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当·库里被认为是“播客之父”。

《每日源代码》是一档关于播客的播客节目,主要聚焦和讲解播客领域的日常生活和新闻事件,播放来自Podsafe的网络音乐,也经常推荐其他播客节目。亚当·库里逐渐成为活跃的播客代言人,其节目在高峰期拥有超过50万名订阅者。

2005年,乔治·W·布什成为第一位以播客形式发表“每周讲话”(Weekly Address)的美国总统。美国总统“每周讲话”的传统,始于富兰克林·D·罗斯福,他早在1929年担任纽约州州长时就首次使用了“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的形式与公众交流,当选总统后则以“每周讲话”的形式继续解答公众的疑问。到了乔治·W·布什当政时期(2001-2009年),他成为第一位在整个总统任期内坚持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发表“每周讲话”的总统,并顺应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潮流,推出了白宫音频播客(White House Podcasts)。

同样是在2005年,极客新闻中心播客的主播托德·科克伦(Todd Cochrane),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播客的书籍《播客:自己动手指南》,帮助读者选择软件,订阅最好的播客,使用已有的设备制作播客、录制和分发节目。

2006年,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主题演讲中,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苹果推出的音频编辑软件GarageBand制作播客。

《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常年占据苹果播客年度十大播客的榜单且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常年占据苹果播客年度十大播客的榜单且名列前茅。

自2006年10月以来,广受欢迎的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美国生活》,开始每周推出其播客版本。这档始于1995年的广播节目,由著名记者艾拉·格拉斯(Ira Glass)创建和主持,主要以散文、回忆录、现场录音、短篇小说和新闻性非虚构故事为特色,自从其播客版本出现后,常年占据苹果播客年度十大播客的榜单且名列前茅。

2014年10月,《美国生活》制作了其衍生节目《连载》,这是一个调查性新闻播客,由莎拉·柯尼格(Sarah Koenig)主持,以季播的形式推出,首次亮相就在iTunes上排名第一。

2015年4月,《连载》因其对长篇非虚构故事的创新性讲述而荣获“皮博迪奖”(相当于广播行业的普利策奖),被赞“将播客带入主流文化”。2020年7月,《连载》被《纽约时报》收购。在发展之初,播客实属相对小众的媒介,不过随着播客的制作软件技术日益成熟,很快也普及开来。

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美国只有约22%的成年人知道播客;20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到近80%。在美国,播客正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学习和消遣方式。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收听播客主要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关注有关哲学、历史、旅行、商业等各种主题的播客节目,还有专门针对儿童教育的内容。

《乔·罗根体验》(The Joe Rogan Experience)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播客节目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罗根体验》(The Joe Rogan Experience)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播客节目之一。

伴随着听众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播客节目也不断涌现,如《乔·罗根体验》《每日简报》《无线实验室》等。其中,最受欢迎的《乔·罗根体验》在2019年每月下载量约为1.9亿次,播客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据《福布斯》报道,美国的播客广告收入预计将从2021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40亿美元。

中国播客的成长

中国播客的起步也比较早,但相对播客的发源地美国,其发展相对滞后和零散,至今都远未达到比较成熟的商业阶段。许多从业者前赴后继,又悄然离场,前路仍然说不上明朗。

2005年5月,中国播客界的先驱平客(姜弘)和飞猪(林嘉澍)创办了一档谈话类播客节目《反波》,主要栏目包括超短脱口秀、口水颂、听平客讲段子、读书人等。他们“口沫横飞说音乐、心领神会说传媒、百无禁忌说段子”,成为中国媒介的新景观。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反波》的点击率就突破45万,当年就获得“德国之声”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客大赛最佳播客奖”。不过,这档播客节目更新到2019年就停播了。

《反波》曾获“德国之声”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客大赛最佳播客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波》曾获“德国之声”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客大赛最佳播客奖”。

2008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推出一档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主播是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冬与《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他们从当下热点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出发,将高端的思想性与轻松的娱乐性完美融合,该节目自2008年10月首播以来,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

《冬吴相对论》除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在喜马拉雅播客平台也可收听。这档节目断断续续播了好几年,主要的播客内容集结成书籍《冬吴相对论》《冬吴相对论2:人人都听得懂的经济学》《欢喜: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之一》《无畏: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之二》。

后来,两人又推出了《冬吴同学会》,从2017年到2023年,在喜马拉雅更新了三季,累计有超过12.5亿播放量。这两位主播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播客界深耕了十多年内容的元老,拥有许多忠实的听众。

“冬吴”搭档是在播客界深耕了十多年内容的元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吴”搭档是在播客界深耕了十多年内容的元老。

此外,《罗辑思维》、I.P.N.播客系列、《日谈公园》等播客,也是较早进入播客领域的有代表性的播客。其中,《罗辑思维》从2012年创立到2016年停播,经过了数次战略调整,其知识脱口秀节目的播出平台从优酷到喜马拉雅、蜻蜓等播客平台,最后抛弃原有自媒体品牌,彻底转型打造全新的知识付费应用“得到”App。在探索商业变现的道路上,《罗辑思维》的主播罗振宇比很多人走得远。而创立于2014年的I.P.N.播客则代表了另一类气质独特的播客类型,旗下包括《一天世界》《太医来了》《硬影像》《时尚怪物》等不同风格的节目,涉及文化、医学、科技、影像、艺术等诸多内容,主要以推出付费会员服务的方式来尝试商业化的变现。

2016年开播的《日谈公园》,由李叔(李志明)和小伙子(冯广健)共同担任主播,他们和各行各业的嘉宾畅聊各领域的话题,受到很多听众的喜爱,总播放量已超10亿次,位列华语谈话类播客第一梯队。2018年,《日谈公园》获得来自头头是道基金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专业投资的独立播客。如今,它已成为国内商业化发展比较成熟的播客机构,其客户涵盖雷克萨斯、农夫山泉、抖音、京东等多个品牌。2020年以来,《日谈公园》先后孵化出10余档独立节目并发起“日光派对”播客MCN计划,为客户提供品牌播客定制、整合营销传播等服务。

2020年3月,小宇宙播客平台正式发布,这个专注于做播客内容的“小而美”的平台,逐渐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播客节目进驻,如《不合时宜》《博物志》《看理想》《梁文道·八分》《纵横四海》等。这一年,中国播客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根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统计,2020年5月,中国内地的播客数量首次突破1万档,在当年年底时更是达到16448档;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和MoonFM的数据,2020年中文播客新增7869档,是中文播客历史上新增播客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播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关于其商业化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播客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一是广告——播客节目可以通过插播广告、赞助商广告或贴片广告获得收入;二是IP衍生品——一些播客节目会推出与其内容相关的周边产品,如T恤、杯子、书籍等,从中获得收益;三是用户付费——一些播客平台提供订阅制度,用户可以付费订阅特定节目或内容;四是版权业务——播客节目的内容有时会被其他平台或媒体购买版权,创作者可以获得版权费;五是线下活动——一些播客节目通过举办线下活动、演讲或见面会,进行门票销售或与赞助商合作,从而获得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5日,喜马拉雅发布的《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显示,2023年在喜马拉雅等平台的扶持和助推下,中文播客不再囿于小众圈层,正一步步向大众群体扩展;中文播客听众数超过2.2亿人,一二线城市青年是播客收听的主要群体;播客成为内容创作新蓝海,有50.2%的播客听众曾为播客内容付费,播客的商业化形式正日渐多元。

播客正在迎来其黄金年代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创意世界》2024年6月号)

编校:苑宝平,审读:郭丽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