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杜牧《郡斋独酌》

众所周知,皇帝是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一个人物,寰宇四海、睥睨天下,无一人敢于违背他的意志。作为天下第一人,他自然会享受别人无法匹敌的生活,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便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生前他们会享受这样的标准之外,死后皇帝们的待遇也很“好到离谱”。以清朝时期为例,皇家会安排很多的守陵宫女来侍奉皇帝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中,让自己青春的容颜在暗无天日中逐渐老去,未来的日子也是一眼望到头的苦闷和被剥夺的自由。

那么,这些守陵宫女是如何伺候皇帝的呢?说出来可能会刷新你的三观。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斗剧中,宫女做了错事不是被罚去辛者库做劳苦工作,就是被罚去为仙去的帝王们受陵。

有人说被罚去受陵,还不如在当初帝王驾崩的时候一同殉葬,这句话是否真实呢?宫女受陵又是如何伺候皇帝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殉葬和陪葬

古代封建社会,大多数人包括帝王都十分迷信,他们信奉神龙和上天之灵,并且认为在人死后,他们的在天之灵还能够保佑后代繁荣强盛渡过难关。

不光寻常百姓家里,就连皇宫中也会为死去的先祖设置灵堂,每次想念或者家中遭难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就会来这里祭拜先祖,祈求后辈平安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帝王来说,死后的仪式就更加繁琐了。不仅会提前很久选址修建皇陵,会将宫中的珍宝一同陪葬。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帝王驾崩,还会让他身前宠爱的臣子和爱妃侍从一同殉葬,为的就是让帝王在黄泉路上,也有人服侍他陪伴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陪葬和殉葬的概念并不相同,虽然字面上都是指将器物、牲畜或者人与死者一起埋葬进墓穴的意思。

在实际上,陪葬是等待活人正常死去后再将她们葬入墓穴而殉葬则是一种强迫性质的,将人通过非正常的手段造成死亡后葬入墓穴,相比之下,后者要残忍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殉葬制度

陪葬制度早在奴隶社会开始的时候就产生了,因为当时的人们更加迷信,他们认为死后埋入墓穴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将生前的财物带进去,就能够保证他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并非一穷二白。

对于贵族的奴隶主来说,他们死后还会找来奴隶殉葬,保证死后的世界也有人能够侍奉他。当然这么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和当时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有关的,越底层的人就越少拥有与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殉葬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社会之中,到了秦汉时期,殉葬的风气有所收敛,帝王也觉得这样的方式过于残忍,于是改用替代物,木俑陶俑等代替人殉葬,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他们也将殉葬的方式改成了陪葬,等到生前的功臣和宠妃自然死去后,再将他们葬进皇陵的附近,也就算是陪先帝走上一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宋朝的时候,一些不同民族在宋朝的周边生活,后来有些人入住中原,传入了一些自己的民族风俗,于是殉葬制度便随之复燃。

当然与宋朝一直处于对立关系的辽,对于殉葬制度尤其钟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后代强行命令当朝一百多名大臣进行殉葬,可以说是残暴不堪。

从此以后,在金、元、明朝的时候,殉葬制度也一直跟随出现,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受到孝庄钱皇后的影响,他取消了殉葬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明朝历史的记载,朱元璋去世后,后宫四十多位妃子都被一同殉葬,陪同明成祖殉葬的嫔妃也有三十多个。

对于当时来说,后宫中尤其是膝下无子的妃嫔,她们只能依附于皇上生存的,当皇上驾崩后,她们便成为无依无靠的浮萍,只因为皇上的一时兴起,就被惨痛的了结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的时候,满洲贵族执政,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殉葬再一次光临中原。

只能说殉葬制度就像是野草一般,即使做了处理,除非能够铲除所有根茎,只要留下一棵,等到来年它们还是会卷土重来与别的植物争夺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陵的工作

既然说守陵比殉葬还痛苦,那么守陵的人每天又会做些什么工作呢?

首先,每天必不可少的,守陵宫女需要准备好先帝的一日三餐,饮食起居,要按时摆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后人“贴心”的考虑到先帝逝去后必然会不适应没有宫中的歌舞升平,于是守陵宫女们还要定期为皇帝进行表演。

第一项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能够理解,毕竟现在我们祭祀先祖也会带去食物,但是对于歌舞这一项,听起来似乎就有些诡异了。

想象当时的画面,黑暗的墓陵中,静悄悄的没有音乐,宫女要对着先帝的灵位呆呆的跳舞,瞬间觉得诡异了起来。不乏有些胆小的宫女跳着跳着就被自己吓出了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项便是准备祭祀。皇家祭祀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不仅对于皇室意义很大,对于整个江山社稷未来的风调雨顺和子民的安居乐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举办祭祀的程序是万万不可以出差错的,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出去杖毙。不过若说祭祀只有一年一度,宫女们也还守得住,但是一年中要举办的祭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很难有停歇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书》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便殿,岁四祠。又月一游衣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守陵的宫女天天都过着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的生活,日复一日长此以往。

原本在陵墓这样阴邪的地方生活,宫女就会感觉到无尽的压抑了,每日还要因为担心自己做错事情导致神经过度敏感,由此可见这样的日子,倒真的不如殉葬来得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由此可见,在帝王的殉葬和守陵制度下,不知道死去了多少无辜的女子和大臣,这对于现在来说无疑是会遭到痛骂的。

在封建制度下,有很多不符合人性的规矩,目的都是为了显示皇家的尊贵和至高无上。

但是人生而平等,没有谁的出现就是为了侍奉谁伺候谁而生的,更不能为了因为皇帝的死,剥夺了无辜之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