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蒋中正很快就坐不住了,于是他下令杜聿明迅速抽掉了两个军的兵力驰援山东,追击东北联军的兵力就少了一半之多,10-1的压力顿时就小了很多。

四平保卫战时,10-1在那时就已经去意已决,等到老人家的电报到达的时候,10-1的撤兵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10-1在失利四平也暂时落入国民党之手,可为何国民党却在事后声称,这是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情?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民党看似胜利的一战,最后却成为了敲响他们失败丧钟的开始?

今天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四平保卫战背后的战略得失以及过程。

苏军撤离东北,10-1回国后被委派接管东北,抢先一步被拿下四平,蒋中正急的跳脚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由于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博弈,当时的东北正处于各方利益博弈的中心地带。

而随着美国人和苏联人之间的协议,苏军撤出东北是迟早的事情。

东北这个地方土地宽广肥沃,有粮有田,而且在侵华日军长期“经营”的伪满洲国之内,重工业基础雄厚,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要点。

所以高瞻远瞩的老人家,在10-1刚刚养病回国之际就第一时间委派他前往东北去主持局势,因为东北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老人家在想到这一点之后甚至直言:“假如有一天其他地方的根据地都失去了,但是只要东北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就还有翻盘的基础!

从老人家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东北的战略位置对于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

而把这么一块重要的地方交给10-1,也足以证明老人家对他的信任。

并且指示10-1,要他越快上任越好,赶紧去东北掌握局势。

10-1看到老人家的指示之后立即不敢怠慢,很快就乘坐火车转转来到了山海关,并乘坐了东北局方面派来的火车专列前往东北上任。

东北这么一块重要的地方,南京的蒋中正自然也不会忽略。

抗战胜利之后,南京方面就一直在忙着接收中原地区,而由于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基础和底子都较为雄厚,他们有恃无恐。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国民党当时还与苏联人有过一些口头协议和约定,当时东北联军在东北境内的活动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自治军的身份在暗处活动,所以蒋中正似乎对这块无主之地并不是很着急,并且胜券在握。

随着世界格局的快速发展,苏军退出东北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老人家看得很清楚。

所以数次和10-1在电报中都详谈了这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要求他必须及时早做准备。

直到1946年的春天,苏军方面在美国的干涉之下,果然开始大规模撤离。

他们从沈阳市区开始撤退,当时在沈阳郊区的,则是那位光头军长刘玉章的52军25师辖区,他们很快就占领了沈阳城。

如果谁能够抢先一步拿下东北的主动权,那么在谈判桌上自然会有更多的筹码,这一点两方都是心知肚明的。

由于老人家的高瞻远瞩,在苏军能还没有撤出东北之前,他就已经做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所以当刘玉章的52军占领沈阳之后,东北联军也毫不示弱,并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这个地方正好位于沈阳和长春的中间位置,处于平原的腹地,并且连接着华东、东北和华北的三个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和战略层面都是相当重要的。

东北联军在成功占领了四平之后,蒋中正顿时急得跳脚,开始在谈判桌上有了一些失态的表露,他大言不惭的声称:国民党从苏军接手东北的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并要求东北联军赶快撤离四平。

但是面对已经占领的核心枢纽城市四平,东北联军和10-1怎么可能就这么拱手相让呢?

于是乎,他们立即开始下令并抽调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从4个方向朝着四平出发,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孙立人的新一军出马,一战四平,四平依旧牢牢在手

当时10-1已经被任命为东北联军的总司令,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军在东北的最高指挥官。

当四平被拿下之后,他立刻意识到这个战略要塞的重要性,随即他亲自抵达了四平视察。

在看到了四平周围的紧张局势之后,两人都达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必须要死守四平战略要地!

要知道,东北这个地方本来就被称为粮仓,肥沃的黑土地,再加上重工业集群星罗棋布,这对于国共两党来说都是必须要争夺的战略要塞,而四平作为连接华东、华北和东北的交通枢纽,谁如果能够夺下四平,肯定就会获得先机。

到了这个份上,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国民党方面立即派遣了新38师,也就是由孙立人的新一军的部队改编而来的部队,拥有全套美械装备,曾经是远征军当中的主力;而当时10-1在四平部署了12个团,在兵力上拥有优势。

但即便如此,由于对方的火力很猛,再加上这支部队与日寇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战术协同和兵员素质上都是远超其他的国民党主力部队。

这一仗东北联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后还是牢牢的控制了四平,没有让国民党军得逞、

由于国民党军已经公开的撕破脸皮对东北大肆抢夺,在另外一边的长春一带,他们也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

幸好有老人家的提前布局和10-1的积极部署,长春之敌也没有占到便宜,长春依旧被10-1牢牢掌控。

当时10-1和东北联军的表现让国民党方面大惊失色,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在拥有武器装备方面的绝对优势之下依然不敌,可谓败的灰头土脸。

这一战役也被称为一战四平

杜聿明回调东北,郑洞国新1军、陈明仁71军齐聚四平,激战在所难免

然而当时由于国民党方面的战略失衡,他们在四平和长春一带的准备明显不足,在兵力上也没有做出优化和调整,因为他们大部分的精锐兵团尚未到位。

而蒋中正到这件事后气的直接跳脚,他很快就派遣了他眼中的救火队长,黄埔一期的骨干系将领杜聿明来到东北任职东北保安司令。

杜聿明,时任东北保安司令

杜聿明是蒋中正的得意门生,也是黄埔一期的骨干将领,曾经是远征军的名将。

他刚刚来到东北上任,立刻就注意到了四平和长春的动静,开始筹备相关战事。

杜聿明认识到四平的兵力不足问题,随即调解了孙立人的新一军和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马上向四平推进。

陈明仁,时任71军军长

10-1在得到这个情况下,根据老人家的指示,立即调集了东北联军的主力部队大约有8万多人前往四平,并连夜开始挖战壕、修筑防御工事。

而且10-1还罕见的在开战之前给大家发布了动员令,要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即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和四平共存亡!

毕竟当时的四平保卫战涉及到东北的整体战局,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过了第一次四平战役的失利之后,杜聿明上任后调集了大约10万大军在四平城郊超过100里的防线上,企图与东北联军对垒。

国民党军调集了飞机重炮,并且集合了优势的美械部队对四平地区进行了狂轰滥炸,东北联军在10-1的指挥之下与对方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并多次与国民党军发生了白刃战,战况极其惨烈。

一直到4月16号,国民党的杜聿明集团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受到了东北民族联军的顽强抵御被打退。

而负责前线指挥的远征军老将郑洞国,这时候已经急了!

他发现他们面对的对手不是普通部队,战斗力极为顽强,让他的王牌新一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随后他立即向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司令长官杜聿明求援,并要求杜聿明马上从沈阳派主力过来接应四平!

本溪、塔子山接连失守,10-1终于撤军四平,事后证明他的眼界和格局远超蒋中正和杜聿明

正在敌我双方进行惨烈的攻防战之际,杜聿明接到了郑洞国的求援,随即立即派遣了廖耀湘新六军从沈阳出发了。

新六军作为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配备了全套的美械装备。

这一下,10-1部署的防线立刻就遭到了突破,由于敌人的得手,10-1已经感到东北联军的防守阵地遭到了巨大威胁,如果不尽快地撤退,很有可能会被敌人三面合围。

随后,不好的消息再次传来:在18号,位于四平不远处的一个战略阵地,塔子山也失守了。

这样一来,周围的防御阵地已经接连遭到了突破,东北联军在四平的前线遇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而10-1在得到了一系列不利的战报之后,他早就已经在做撤离的准备了,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他过多犹豫,杜聿明的10万全套美系的精锐主力,已经对四平形成了合围之势。

陈毅果断在山东出手,再现围魏救赵,事后国民党幡然醒悟极为后悔!

由此,和国民党军整整鏖战了一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也被称为二战四平)终于到此结束了,东北联军撤离了四平。

而此时,作为东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得知四平被攻下之后,立即就下令抓紧时间追击。

10-1已经从四平保卫战中得到了一个经验教训:他认为东北联军的战线不能够再拉长了,必须要进行收缩,解放东北是一个战略持久的过程,在这个情况下,已经不能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了。

对于10-1的这个战略想法,在当时看来确实非常高明。

但是国民党方面却根本没有看到这个高度。

此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就在这个时候,位于山东军区的陈毅出手了!

为了缓解10-1和东北联军的压力,陈毅的山东野战军立即发动了对于周围的国民党的攻击。

特别是津浦线铁路地段,这可是国民党军物资和兵员运送的重要交通要道,一旦这条交通要道受到攻击,国民党军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根据陈毅和10-1的判断,这个时候,国民党军必定会从东北回援一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