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参加了无锡的几场产业活动。

一个深刻的感受:现在这样的活动指向性越来越明确,“有没有用”成为关键的衡量标准,绝不为“办会”而“办会”。要办,就要让无锡的企业有获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先来看一个。

刚刚举行的的一场江苏省智能检测装备供需专场对接会(无锡站),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在此对接供需开展合作。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启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征集工作,旨在通过产品征集和遴选,建立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项目库,第一批共征集到全国1039家企业单位的1591项产品,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共遴选出112家企业单位的123项创新产品。

国家为什么要干这个事? 就是要加快推进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带动重点行业显著提升自主检测效率、降低质量误判率,助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而对于无锡的制造业来说,正是最需要这些智能检测装备创新技术的时机。

参加会议的几个无锡企业,纷纷亮出了自己的需求——

比如华润微电子,他们在做车规级的芯片,但这种芯片的要求非常高,他们想通过自动检测来进行筛选,这种设备国外有,但是比较贵,他们想找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平替”;

比如透平叶片,在制造叶片的过程中,需要对叶片的外观和尺寸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表面的划痕;

比如威孚集团,产品涵盖燃油系统、后处理技术等,燃油系统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公司正转型至氢氧电池、智能电驱等新型业务,并拓展至智能网联雷达等领域。制造业务涉及加工、装配、焊接等,需求也是相当多,例如在声控检测上目前使用内窥镜、显微镜,但损耗大、寿命短,正在寻求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包括前阶段刚落户无锡的百度智能云无锡千帆,一下子抛出了自己的两大需求:

一个是关于铁矿厂的, 要能检测出铁矿上有哪些异物,同时把这些异物进行分拣;

一个是食品加工厂的,手工制作的油炸丸子,怎么用视觉检测来统计每个工人每天做了多少丸子,因为它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所以可能每个工人的动作会有一些不一样,这样难度就比较大。

让这些公司自己一个个去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太浪费时间了。

利用这样的活动,无锡直接让企业和国内最先进的一批智能检测装备“创新者”进行了对接,效果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检测装备,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智慧之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先进性,更是工业4.0 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检测装备的发展,正引领着一场深刻的制造业变革。它推动着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使得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成为可能。

眼下的无锡制造企业,最需要的这个东西,政府双手捧上了。

前段时间,我们还参加了一场活动。

就在上个月,88家无锡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无锡工信局的带领下去了一趟芜湖,走进奇瑞汽车,搞了一场专场配套对接。

无锡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很强,2023年,无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共有生产企业140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1.81亿元,拥有“国家火炬计划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和“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在对接会商,无锡企业和奇瑞汽车的采购部门深入对接,涉及传统动力、混合动力、系统集成、新能源、底盘、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一场对接,让无锡企业收获满满。

要知道,以往,中小企业想要对接这些行业龙头企业,能用的渠道太少了——用企业家的话来说,想要找合作机会都“摸不到门”,但现在确实不一样了。

比如无锡公司跃科智能, 他们的产品正好和奇瑞汽车自主研发转型碰撞出了火花,奇瑞汽车电机设备生产制造中的关键零部件——扁线定子,正是跃科智能的“拿手好戏”。

无锡工信局的朋友告诉我们,这是无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企业组团“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行动,也是无锡工信系统“十百千万”市场开拓活动的重要一站。这个“十百千万”,即聚焦十个重点产业集群、开展百场产业对接活动、实施千企组团拓市场、组织万家企业抢订单。

2023年初,无锡市工信局下发文件,宣布全市工信系统开展“十百千万”市场开拓活动,全年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计划举办一系列的境内外对接交流活动。

多少场呢?

真的把我震惊到了,总共127场。

一年365天,平均3天就有一场

其实对企业来说,众多上下游企业中,筛选出“情投意合”的合作对象并不容易。

我参加过多场这样的活动,每次活动,工信局都做足了准备,列出详细的供需对接清单,这都不仅仅是“点菜”了,工信局开玩笑说,这叫“端菜式”服务,对方看“菜单”遴选,政府部门带队去对接,减轻了对方企业的负担,同时为无锡企业打开新空间。

这种为企业的服务,真是“天花板”级别的啊。

当然,无锡这些企业本身就有足够的硬实力,政府搭台,恰恰给了企业展示本领的最好机会。

无锡这些务实的老板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想着怎么为企业增效,钻研技术,寻找订单和客户。

这时候,政府只要适当地推一把,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所以这种服务,不仅需要服务意识,更需要精准发力。

在当下的这个时刻,把每一分力量都用到刀刃上,也许就是无锡这座城市在产业推进上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吧。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 无锡要做怎样的“未来派”(关键词:未来派)

  •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 苏州向北,常熟向南(关键词:常熟

  • 正在受难的药明生物,转机来了(关键词:药明生物)

  • 从一个50亿项目落地说起,无锡经开区的黄金招商牌从不单出(关键词:金牌招商)

  • 低调的羽绒服界“蜜雪冰城”,一年卖出330亿(关键词:蜜雪冰城)
  • 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才是活生生的至真园(关键词:至真园)
  •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南京溧水)

  • 常州旷野春风,填平理想的落寞(关键词:常州理想)

  • 借一场赛事挖掘“黑马”企业,无锡是怎么做的?(关键词:黑马企业)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