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3年6月20日上午,全国6000万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直播课——课堂设在距离地球300公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这次课程中担任讲师,成为了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那亲切的笑容和专业的操作技能,在观看直播的千万中学生心目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8年后,王亚平身上的“首位”标签又多了几项——她成为了中国首个出舱的女宇航员、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宇航员......

她的履历让人羡慕不已,而她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也非常人所能及。

难以忘怀的航天梦

2003年10月,杨利伟搭乘的神舟一号安全归来,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举国欢庆的盛典之中,有一群人燃起了新的希望——拥有航天梦的飞行员。

可以说,没有一个飞行员不想像杨利伟那样,能够在太空中遨游,亲眼见到地球之外的景象。

王亚平亦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王亚平还只是武汉空军运输航空部队中的一名飞行员,距离搭上载人航空飞船有着遥不可及的差距。

但是她心里燃起的小火苗,却不肯轻易熄灭。

“中国已经有了首个男性宇航员,什么时候会有女性宇航员?这个人会是我吗?”

带着这个理想,她一头扎进了严格的训练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亚平的出身非常普通,她出生于1980年的烟台农村地区,在那个物质本就贫瘠的年代,农村女孩的成长之路势必要更艰难一些。

和很多同龄女孩一样,王亚平从小就要帮家里干家务。

她懂事早,才7岁就知道主动干活,是父母的好帮手。

与此同时,她也非常有主见。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她第一次忤逆了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学毕业时,父亲希望她报考师范,将来当老师能够帮衬家里。

王亚平却想上高中,她说服不了父亲,就自己偷偷改了志愿,等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父亲也无可奈何。

王亚平顺利上了高中。

在高中,王亚平的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她那时的理想是考上大学。

高三那年,山东招飞办重新启动,开始在全省高中招收飞行员。

王亚平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身体素质,通过了重重选拔,成为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王亚平对于飞行员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隐约知道是“开飞机”的。

这对见识面窄的王亚平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入学后,她才知道,要学会“开飞机”,首先要学习数不清的课程,进行数不清的训练。

并且,长春冬天寒冷的天气对生在烟台王亚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飞行员的训练十分辛苦,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要在室外进行训练,很多人都长了冻疮,王亚平也没能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少年时的经历锻炼了王亚平的意志,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4年内,王亚平不仅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还学会了开4种飞机。

2001年,王亚平从长春飞行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武汉空军当飞行员。

神舟一号成功落地时,她才23岁,正值青春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此时她已经找到了一生追逐的目标。

为什么要选女性宇航员

王亚平立志要成为一名女宇航员。

在我国,宇航员都从优秀的飞行员中选拔而来,而载人航天事业刚起步时,我国甚至都没有选拔女宇航员的先例。

王亚平并不气馁,她在执行好飞行任务之余,有意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性宇航员选拔有什么要求,她就照着训练。

她坚信,将来我国一定会选拔女宇航员执行航天任务。

这不仅是因为国外已有先例,还关乎航天工作的特性。

女性宇航员的身材轻盈灵活,在太空之中执行任务更加方便,可以灵巧地完成一些细致的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理方面,女性在太空环境中身体激素及部分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代谢比男性优越,身体出现“故障”的概率更低。

心理方面,女性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更强一些。

更何况,如果航天技术没有女宇航员的研究数据,根本就没有意义——没有女性存在,即使人类走向了太空也无法繁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王亚平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等待。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2009年,中国开始了第二批宇航员的选拔,这一次,女性宇航员也在其列。

王亚平心情激动地报了名。

此时的她已经工作了9年,安全飞行了1567个小时,是优秀的空军二级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履历,完全足够报名。

当年在学业上阻碍王亚平的父亲,又一次出声了:“在天上飞飞就算了,飞出地球多危险......”

王亚平对父亲坦然一笑,她知道他的担忧,但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幸运的是,王亚平顺利通过了初选,她将同其他参选的女性宇航员一样,接受宇航员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航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与飞行员不可同日而语,王亚平经受的训练,更强于之前百倍。

女宇航员的训练项目,跟男性宇航员基本一致,毕竟,宇宙环境可不会对男女区别对待。

王亚平早有心理准备,她顺利地通过了宇航员的选拔。

然而,这才是困难的开始。

通过选拔并不意味着她可以就此“上天”,她此时只是一个预备选手,最终有没有资格上航空飞船,还得看自身实力和上级的综合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训练强度是一点不减的。

宇宙中没有重力,人类要脱离飞船环境执行任务,就必须要适应0重力状态。

王亚平和队友们每天都要进行刻苦的训练,往往一天之中要经历天上飞行、地上拉练以及水底训练。

在水下训练时,往往要穿戴120斤以上的设备进行训练,这个重量几乎等同于王亚平的体重,而她还要负重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重力训练、野外求生训练、体能强化训练......无论任务有多么困难,王亚平都能够完成,有时还能得到超出标准的成绩。

苦当然是苦的,宇航员的训练中心,大概是全世界最严的训练基地。

但是,为了梦想,再苦也是甜。

王亚平会苦中作乐,每训练完一天,她都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加分——又强了一点!

终于飞向太空

2012年,神州九号选拔宇航员,其中有一个女性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亚平遗憾地落选了,被选中的是刘洋。

失落只在一瞬间,王亚平很快振作起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训练当中。

刘洋成功飞出了地球,这让王亚平感觉,她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紧锣密鼓的地准备了一年之后,王亚平的机会终于来了,她被选为神州十号的三位宇航员之一,即将飞入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她还领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太空中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上一堂课。

王亚平既激动又紧张,虽然已经经过了千锤百炼,但没有人知道,宇宙中将会有何种特殊情况。

她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但心中难免有忐忑——自己能顺利完成任务吗?

这是饱含着全国人民希望的航天任务,每一次都不容失误。

带着这种压力,王亚平踏上了神州十号,飞出了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宫一号中的那次授课,王亚平和队友聂海胜、张晓光配合默契,轻快而不失严谨地向全国师生展示了质量测量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演示等基础物理实验。

短短40分钟的课堂,却足以让她被全国人民记住,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太空教师”。

从太空返回地球后,王亚平的梦想已经圆满了。

但是,她又滋生出了新的“野心”,她还想再上一次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个目标,王亚平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很快又投入到了训练当中。

在训练之余,王亚平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

再次执行航天任务时,王亚平的女儿已经5岁多了。

因为忙于训练,王亚平本来就很少照顾女儿,这一次她将要在太空中待上半年多,就更加不舍。

她害怕回来之后,女儿会跟她变得生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心疼,有不舍,但她没有一刻想过放弃任务,她只能尽力用浅显的语言给女儿解释,她将要去往何方。

“妈妈要给我摘很多很多星星!”女儿看着她,眼里满是期待。

王亚平笑了,她相信女儿将来一定会理解她的选择。

在神州十三号的航天任务中,王亚平身着宇航服,走出了飞船,在宇宙中漂浮、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国首次有女宇航员出仓,王亚平完成得很好。

这年除夕,王亚平和两个队友一起在空间站里度过,在遥远的太空,他们向自己的家人和全国人民发来了祝福。

太空对于王亚平而言,再也不是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航天新闻网《王亚平: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追梦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王亚平:“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